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9天两提存准率 加息或接踵而来

2010年11月22日 09:2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距离上一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仅10天,中国人民银行19日晚间发布消息,决定11月29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如果计入此前两次差别上调后的累积利率,此次上调之后,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已经高达18.5%至19%的历史高位。

  在预期本周内将迎来二次加息的市场氛围下,全球汇市和股市在过去几日内一直动荡不安,而昨日央行的决定再一次出人意料。

  本周召开的中国国务院会议强调,要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在本周表示要关注物价上涨。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及分析人士均认为,存款准备金率还有调整空间,年内将会迎来第二次加息。

  进一步传达紧缩信号

  央行称此次调整目的 “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

  渣打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李炜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传达紧缩的信号,并预计年内还会有多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至少还会有一次加息。

  央行上次公开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就在上周三(11月11日),当时央行宣布,从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而10月中旬又有6家大型银行被差别化上调2个月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10月20日宣布上调1年期存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为3年来首度加息。

  “现在存款准备金率已经突破历史高点,对市场形成心理的暗示是,未来货币政策很可能会采取突破历史纪录的程度。”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周明剑对此次调整表示担忧,他认为这是给市场传递一种超常紧缩的信号。他认为,在回收流动性的效力上,准备金率的调整是针对压缩信贷,比调整利率对回收流动性的控制更为确定和直接。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央行再度上调准备金率,在通胀愈演愈烈的形势下,藉此可迅速收回流动性,稳定预期,扼制通胀。

  “2007年有段时间存款准备金率也频繁调整,今年的情况类似。上半年的结构性通胀正在向全面通胀的局势发展,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造成美元资本外溢,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流动性泛滥。”东莞证券宏观分析师王松华博士表示。

  加息可能紧随其后

  尽管货币政策已经正如央行所说走向“稳健”,但可能还不够。

  从国内来看,同主要经济体息差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日一度创新高,资产价格不断上涨,这些都吸引着国际套利资金涌入国内。此外,10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数量大大超出市场预期。截至10月,今年新增贷款已达6.8万亿元。

  郭田勇认为,此次提高存准率,亦与前期信贷增长过快直接相关,有利于实现全年7.5万亿信贷目标。由于加息对实体经济带来影响更大,央行更侧重数量型工具,但未来视通胀情况依然不排除加息可能性。

  “10月份新增信贷规模与9月份持平,这在以往近10年的数据中都是罕见的,这可能也是央行急于用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银行放贷冲动的原因。”王松华表示。

  李炜也认为,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进一步控制商业银行今年年末和明年年初的放贷冲动。同时,他认为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二季度均还有一次加息的可能。“单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防通胀的效果并不会很明显,现在是市场的既有资金在推动物价上涨,而不是信贷在推动。”

  更多观点认为11月的经济数据是关键的数据公布。

  “在11月的经济数据公布前后,可能是宣布加息的时间窗口。”周明剑称。

  王松华也表示,市场猜测近期会有二次加息,但央行选择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是为了避免短期内频繁加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先利用存款准备金率来回收一部分流动性,到11月的经济数据出来之后再考虑加息。

  商业银行压力不大

  粗略估算,上调0.5个百分点后,央行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000多亿元。

  不过,王松华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不会形成太大压力,目前大型银行的资金还是很充裕的。

  李炜也表示,多数银行还有超额存款准备金的空间。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上调存准率对银行业绩影响微乎其微,本年度银行的利润已经基本锁定。

  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沐华也表示,存款准备金率是动态的,银行有调整的空间,特别是在现在外汇贷款多、超储率高的背景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信贷影响不大。 (万敏)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