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叶檀:货币政策不仅要回归常态更要回归根本

2010年11月26日 07:17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次加息与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确凿无误地说明,央行试图让货币进入紧缩周期。同时,明年的货币政策将回归常态。

  11月23日,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强调控制货币流动的重要性。她坦言实现全年货币信贷预期目标面临挑战,而近两年的货币发行量远超年初计划,预计今年信贷发放将超过7.5万亿。

  我国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包括两层含义:从近期看,以货币紧缩政策对抗高悬于头顶的通胀压力,二是中国货币与财政政策退出危机刺激通道,回归正常轨道。所谓常态,基本指的是广义货币发行量年均增速下降到17%,信贷在6万亿到7万亿之间。

  对于中国而言,没有多选只有单项选择。在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之间选择,社会稳定将是第一要义,食品等基本生活用品价格的上升必须抑制下去,避免经济矛盾演化成社会矛盾;在经济发展与资产价格上升之间进行选择,经济发展将是第一要义,只有GDP增长,才能消化中国的城市化、人口高峰所产生的每年2000万的就业人口。

  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性,央行煞费苦心,却注定费力不讨好。

  如果要维持8%的经济增长,以投资主导的经济模式就需要大量货币加油,我国的货币发行量年均增速起码在15%以上,所谓的紧缩在全球范围内仍属扩张之列;如果货币无法真正收缩,那么所谓抑制资产泡沫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房地产调控将继续遭到投资者的嘲笑。

  即使回归常态,我国的货币发行量依然居首,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外汇占款,境外与民间资金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以及保增长的需要。就业与民生的压力,会使我国的货币流动性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准,而后通过证券与债券市场稀释,通过国资的不断兑现加以回收。

  最高明的占卜师也无法预测明年的基本政策趋势,原因在于在全球泛滥的货币流动性推动下,经济周期越来越短——2008年我国先抗通胀后抗通缩,2010年我国先抗通缩后抗通胀,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基本3到4个月就发生变化,证券市场1到2个月就会发生重大变化——不是政策不想稳定,而是市场变化太快。

  目前的情况是走一步看一步,基本看着数据进行调控,CPI压力居高不下,紧缩将成为主基调,但如果因此导致经济下行影响到就业,暂时的宽松政策必然出台。所谓常态,就是货币政策没有主心骨,根据趋势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过程。

  回归常态,更要回归根本。

  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什么样的货币发放形态,只要是以投资与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出现高通胀与高流动性的双高现象。而在内需主导的经济模式下,我国的货币发放以经济增速、就业与CPI为皈依,CPI超过3%就加息,广义货币发行年均增速13%足矣。

  回归根本就是回归内需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回到以CPI与就业主导的货币发放模式,把不负责任的美联储扔到一边。

  中国央行跟在美联储身后亦步亦趋、拿着央票擦干美联储流动性的无效劳动,该告一段落了。(特约评论员 叶檀 知名财经评论员)

参与互动(0)
【编辑:郭嘉】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