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评论:前方施工,加息请止步?

2010年11月30日 10:27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加息还要不要继续?

  没有哪个正常国家的政府会对通胀放任不管。但不幸的是,现在发生的通胀是美国人造孽而成,而不是中国政府可以说了算的事;是所有非美货币国家都必须面对的痛苦,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不是中国一家。

  去看看“金砖四国”除中国以外的其它国家,今年10月份,巴西、印度、俄罗斯的通胀率分别达到5.2%、9.8%、7.5%。他们的政府不知道通胀危害巨大吗?当然知道,而且已经竭尽全力、使用了一切理论上可以说得通的手段,但问题依然严重。

  中国也一样,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弱化经济刺激,到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已经开始回落,如果中国发生的是内需拉动型通胀,那现在的物价应当有些回落的苗头了,至少国人的价格预期应当是下降,而不是上升。但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这说明,现在的通胀预期主要不是国内因素。就像灭火,如果火源的问题解决不了,那人们不会认为火会被扑灭。

  火源是什么?美元滥发。那么还要加息、紧缩货币么?

  从控价“国16条”,到提高CPI管控目标(提高通胀容忍度),都足以证明,中央已经看清了问题的关键:通胀不是中国内需过旺所致,而核心是美元等所有发达经济体货币竞争性贬值。对于这样的输入型通胀,中国加息不仅无济于事,甚至会适得其反。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我们不该一味地紧缩货币,那为什么中国要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改成“稳健的货币政策”?笔者认为,强调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是完全正确的,因为“稳健”不等于“紧缩”。“稳健”的含义是:该紧就紧、该松则松,不教条、不僵化,提高灵活性、针对性、前瞻性,而其中绝无单方向紧缩之意。

  从现在透出的各种信息看,中央经济工作会将会制定一套“扛通胀”的措施,而不是一味地“抗”。

  最近,中国“对抗通胀”的强硬派——中央银行的“口风”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周小川近日在一次高端峰会上提出解决经济问题的“试错论”。他在谈到人民币汇率问题时说,中药治疗方法中包含一种做法,就是动态调整和试错。“中医会根据病人的情况变化来调整药味。有一些药会取消,有些新的药会加进来……”

  央行能有这样的认知令人振奋。笔者相信,上次加息就是在试错,后来发现热钱涌入骤然提速,甚至迫使央行不得不相隔9天就再次提高“存准率”,对冲流动性。当然,逼着的理解不一定全对,但如果没太大离谱,那真是件可喜可贺之事。

  另外,人们必须注意一种错误提法。一些头顶很大名头的经济学家居然提出:只有充分紧缩货币,经济发展方式才能转变,经济结构才能调整。

  当然,这会有一点作用,但副作用远远大过正作用。因为,尽管紧缩可以迫使低效率企业、行业加快整合或转型,但更会让中国经济在新产业尚未形成,老产业已经逝去——“青黄不接”之时垮掉。所以,在经济风险巨大的时候,使用紧缩货币政策,无异于让风险雪上加霜。

  在笔者看来,货币紧缩对经济转型弊大于利,最大之弊在于压制“内需”,而对“外需”的抑制作用微乎其微。如果担心货币多了会发生重复建设或加剧产能过剩,那也必须采用结构性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予以引导,而不是依赖总量性政策——货币政策去加以控制。

  这是十分简单的经济学道理,那些大牌经济学家不会不懂。《中国经济周刊》专栏作者钮文新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