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专家把脉2011年宏观政策 走向以“稳”为主

2010年12月08日 10:39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1年宏观调控应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既不要过度紧缩,也不要盲目出台“二次刺激”政策,要把工作的重点和政策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上。同时,为了稳定经济增长,缓解通胀压力,还应适当收紧银根。

  12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1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上,来自经济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深入分析了今明两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对未来宏观调控提出政策建议。

  五大因素助推价格上涨

  今年以来,我国通胀压力不断增加,CPI逐季上升,从一季度的2.2%升至二季度的2.9%,三季度更是达到3.5%。按照2011年《经济蓝皮书》的预测,今年全年我国CPI将达到3.2%,明年还将比今年有所提高。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认为,现阶段造成我国价格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五方面:一是国际性收入性价格上涨的影响;二是过去两年中,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所采取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经济运行中货币供给、流动性较大;三是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为寻求高回报率的游资提供炒作空间;四是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五是各地可能出现的盲目投资。因此,“如何处理好增长、价格和稳定的关系,将成为2011年宏观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重要问题”。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认为:“明年物价指数保持在6%以内就已经很不错了”,原因既有翘尾因素的影响,也有农产品价格上涨、居民工资收入提高以及土地成本加大等方面因素。在他看来,此轮价格上涨主要是成本推动,而农产品价格上涨属于“恢复性上涨”,是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城乡二元差距必须面临的问题。同时,他认为,世界各国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价格增长都比较快,对于适当通货膨胀“不必大惊小怪”。

  此次发布的蓝皮书中提出:“在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政府稳定价格的目标”。对此,汪同三表示,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应当开个好头,既保持经济适度较快增长,又要避免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因此,“政府价格控制的目标不宜定得太低,可以考虑上调4%左右。一方面,能够为推动资源价格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改善收入分配关系”。他认为,把2011年的通货膨胀预期指标适当提高一点,可以带来稳定宏观经济的综合效应。

  房价走势取决于政策调控力度

  2010年是我国房地产的调控之年。当前,开发商囤地现象得到了初步遏制,利用贷款投资和投机住宅的需求也得到了初步控制。蓝皮书预计,今年房价涨幅从2009年的25%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15%,降幅为10个百分点。

  同时,蓝皮书也指出,2010年房价上涨速度虽然大大放慢,但仍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而且,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房价收入比高位运行,而且略有恶化。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8900元,农民工年均工资为19200元。按城镇居民每人30平方米和农民工家庭人均20平方米,以及城镇居民和农民工家庭每户分别有3口或3.5口人计算,其房价收入比分别为8.76、10.06。其中,城镇居民房价收入比比2009年的8.3上升了0.46。按照房价收入的支付能力及家庭负债风险性考虑,房价收入比保持在3~6较为合适,而按照目前的收入比水平,直接后果就是85%的需购买新住宅的城镇居民家庭都无力购买。

  对于明年房地产经济及房价走势,专家认为,主要取决于政府调控房价的决心,政策的组合方式以及改革的力度。一种可能是陷入价格上涨与暴涨之间的恶性循环。如果调控放松,房价将会报复性反弹,价格可能上涨20%~25%;另一种可能是房价略有下降或者温和上涨。因此,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丝毫不能放松。

  蓝皮书指出,要解决中国的住宅问题,需要按照人口城市化的居住需求足额供应土地;从房价收入比以及房价上涨速度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关系入手,科学调控房价水平;宏观调控不仅要用信贷手段,更重要的是要用税收手段;需要彻底改革土地房产及其收入体制,使地方政府能有一个稳定合理又不推高房价的房地产财政收入渠道。此外,还要让农民在农村的资产能够变现,让其增强在城市和城镇中购买住宅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数亿人的居住问题”。

  宏观调控“稳”为主

  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明年要把稳定经济增长、管好通胀预期作为主要任务,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重点解决长期存在以及新出现的一些‘两难’问题”,著名经济学家陈佳贵在谈到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时建议。

  所谓“两难”,很重要的就是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抑制通货膨胀压力的关系。陈佳贵表示,2011年宏观调控应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既不要过度紧缩,也不要盲目出台“二次刺激”政策,要把工作的重点和政策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上。同时,为了稳定经济增长,缓解通胀压力,还应适当收紧银根。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资深专家陈克新则认为,由于此轮物价上涨主要由成本推动,因此用抑制需求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连续加息对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效果是不大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他还提醒,政府对物价的调控还要尊重价格规律和市场法则,“价格干预要慎之又慎,不可过多使用,否则会破坏供应基础,引发更大的问题”。

  汪同三认为,2011年宏观调控应以稳定为主,以结构调整为重,“关键是在执行过程中及时掌握好它的方向、力度和时机。”记者 谢利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