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加息利好分红险产品 分红险成抗通胀主角

2010年12月09日 14:14 来源:都市快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每至岁末,各种奖金和红包都会让大家的钱包比平常鼓出不少。有人提前盘算着怎么打理自己的年终奖。面对不断走高的通胀数据,再加上股市的接连震荡和楼市的加强调控,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建立稳健的理财金字塔,是保证家庭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由于保险产品具有保障和投资理财的双重作用,不少人打算用年终奖为自己或家人购买保险产品。

  为了应对这种市场需求,各家保险公司纷纷推出适合家庭理财的分红险产品。日前,中国人寿杭州分公司就推出了2011“喜悦杭城”限量3600份三年短期集合理财计划的特惠活动,其主打产品“福禄双喜”两全分红保险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分红险成抗通胀主角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0月份国内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了4.4%,再创两年来新高。面对物价上涨和通胀预期的增强,如何投资理财成为普通市民最关注的话题。

  对于目前是否已经发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何时到来,专家意见尚有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货膨胀的魅影已经重现。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未雨绸缪已经刻不容缓。通胀面前,不想财富被卷走,就要考虑如何将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理财专家指出房产、股票、贵金属等都可以作为抗通胀的工具,保险公司的分红险也渐渐成为了抗通胀的主角。

  分红险之所以具备抵抗通胀的能力,是因为分红险的收益与当时的利率以及保险公司的投资业绩挂钩,因此可以有效回避通胀对资金贬值的威胁,使资金相对保值甚至增值。

  2000年4月,中国人寿率先将个人分红保险推向市场,由此拉开了保险公司经营分红险的序幕,并掀起了保险公司开发分红保险产品的热潮。至今,分红保险产品已经发展了10个年头,成为我国寿险业第一大类险种。以中国人寿为例,从2000年到2009年,分红保险的保费收入年均增幅达到126.57%,累计实现分红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0591.38亿元。

  加息利好分红险产品

  近期,央行接连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大了市场对年内二次加息的预测。

  市场人士认为,加息后保险公司在银行大量协议存款的收益会增加,债券等其他投资项目收益也会提高。因此,在加息的情况下,分红险和万能险的回报率会随着市场利率的提高而提高,投保人购买分红险,可规避加息带来的冲击。

  从分红险的年度收益看,目前保险业整体的分红收益水平基本保持在3.5%至5%,个别优秀的公司更高。这意味着不论牛市还是熊市,投保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相同或相对较高的回报率,跑赢CPI基本上不是问题。

  目前市场上保险产品种类繁多,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市民如何“雾里看花”?保险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首先是看公司,要选择实力雄厚、有品牌影响力的公司;二是看服务,选口碑好、全面放心的服务;三是看产品,选择投资回报率高、安全性高的产品。

  中国人寿推出限量产品

  中国人寿杭州分公司此次推出的2011“喜悦杭城”限量3600份三年短期集合理财计划的特惠活动中,主打产品“福禄双喜”两全分红保险,是中国人寿在建司60周年、海外上市6周年、A股上市3周年之际,重磅推出的一款回馈新老客户的产品。凭借突出的产品优势及巨大的市场潜力,“福禄双喜”先后获2009北京保险行业年度“十佳保险产品”大奖,“2009年度首都市民最喜爱的最佳理财保险产品”。

  据介绍,“福禄双喜”系列产品不仅有“理财+保障+投资”的特点,同时又有“两年一返、固定收入”等特色。具体来说,整体投资时间较短,资金流动性更强,两年一返则能让客户更快地产生收益;年年分红充分地体现了该产品抗通胀的特性;满期还本则是该产品的低风险特征。

  中国人寿杭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福禄双喜”产品设计更加人性化,考虑了客户的多种需求。该产品不仅投保范围广,从出生30天以上至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者均可作为被保险人,而且还有引人注目的四大特点:一是高返还,即被保险人于75岁之前每两年即可领取到基本保险金额的10% ;二是保障全,让家人后顾无忧;三是满期还本,75岁返还满期保险金,可以轻松养老;四是享受分红,可充分分享中国人寿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经营利润。

  同时,在“福禄双喜”的基础上,还可以附加两个险种:国寿附加福禄双喜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和国寿附加豁免保险费重大疾病保险(A款),此外,“福禄双喜”还具有保单借款功能,确保资金灵活,当客户急需用钱时,就可以申请办理保单贷款获得急用现金,而保障部分依然有效。(记者 张鹏)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