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专家:妥善管理通胀预期 防止其螺旋式上升

2010年12月10日 09:0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此轮通胀性质:食品价格推动

  到目前为止的这轮通胀,从性质上看是典型的食品价格通胀。10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0.1%,居住类价格上涨4.9%,拉动整体CPI上涨4.4%。食品价格和居住类价格都具有非贸易品的性质。同时,核心通胀仍处在较低的位置,仅为1.3%。进一步看,在食品类价格上涨中,又以鲜菜的价格上涨最为明显。10月份菜价上涨了31%,粮食价格上涨了12.1%,猪肉价格上涨5.4%。可见,CPI上涨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导致,而食品类别中又以鲜菜价格上涨推动。

  了解通胀的性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关系到货币政策的应对之策。我们要搞清楚食品价格通胀的缘由,尤其是鲜菜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是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么?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没有证据显示中国菜农的收入近期出现快速上涨从而导致菜价上涨30%。是过剩的流动性导致投机炒作吗?答案也是否定的。投机炒作鲜菜价格的行为不合情理,原因很简单,蔬菜无法长时间囤积,难以储存价值,因而基本上无法投机炒作。

  这轮食品价格通胀原因,是由于气候、灾害等多种供应面的因素造成的。如果我们同意目前的CPI上升主要是食品价格,特别是鲜菜价格通胀的判断,那么就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结论:

  第一,食品价格通胀主要是供给问题,因而通常不可持续。鲜活农产品难以储存,不可能被游资投机炒作;另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周期比较短,市场机制会引导农民增加生产,扩大供给,从而导致价格回稳乃至下降。从生产周期较长的猪肉,到生产周期较短的蔬菜,价格走势呈上下波动,只是相应的周期长度不一而已。

  第二,食品价格通胀是供给问题,不完全是货币现象。货币供应可以解释总需求变化导致的价格上涨,却不能完全解释食品价格的上涨。治理食品价格通胀,依靠严厉的货币政策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极端的情况下,严厉的货币政策可能适得其反。比如,要让鲜菜价格降下来,应该从增加供给入手,通过信贷等支持农民的扩大生产。但如果采用严厉的收紧货币政策措施,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我们常说,通胀归根结底是货币现象。但这句话并不完全对。第一,正如上面所说的供应面的食品价格通胀就不是货币现象。第二,我们通过分析中国十几年来的季度同比数据,发现货币供给与同期的通胀散点图分布较为离散,基本没有显著关系;货币供应量与通胀水平产生比较稳定的关系,需要4年左右的时间。虽然我们同意通胀归根结底是货币现象,但货币供应在短时期内对通胀的变化解释作用相当有限。

  从货币政策理论和全球央行的实践来看,政策的制定者更关注排除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货币政策的松紧可以通过影响总需求,作用于产出缺口的大小,最终影响核心通胀水平。目前的食品价格上涨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影响是很大的,必须引起高度关注。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来应对食品价格通胀有其局限性。须知治理食品价格通胀要依靠其他方面的政策措施,例如扩大生产、加大供给、补贴低收入群体和其他稳定市场价格的行政措施。

  明年通胀走势“前高后低”

  分析通胀未来的走向和形态,总的判断逻辑是:短期内供给冲击特别是食品类价格走势将起重要作用,中长期还是决定于产出缺口的情况和货币供应的增长。

  CPI的短期波动主要来自于食品价格,而食品价格与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走势基本一致,从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的走势来看,11月最初两周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后两周价格上涨势头得到一定的遏制。短期看,食品价格的供给因素仍将推动CPI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位置。但我们坚持相信这种上涨趋势不可持续,原因有二:一是政府价格稳定措施短期内将起到一定的效果;二是市场机制调整下,农民将会增加投入,扩大生产,加之生产周期较短,供给很快就会增长,价格回稳乃至下降。

  从相对较长的时期看,货币供给的因素将逐渐取代供给的因素,从而决定CPI走势的形态。我们研究货币与通胀的计量关系时发现,经过移动平均消除周期性因素后,经过4年移动平均且滞后1.5年的二元回归效果最好、关系稳定,也就是说中国货币供给到通胀的传导时间(时滞)约为6个季度。据此判断本轮通胀的高度和长度,应该在2011年的第一季度末或第二季度初,达到高位。再加之短期的供给因素相叠加,这个峰值在季度同比可达5%左右。据此,我们判断2011年通胀整体上呈“前高后低”的走势。对于本轮通胀的长度,我们认为当前供给层面管理对食品类价格产生一定的作用,加之货币政策的调整使得2011年CPI将在1季度见顶,在高位震荡逐渐回落,总体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预计全年通胀同比上升3.8%。

  要妥善管理通胀预期

  目前,市场上对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有些过度悲观。加息传言不断,紧缩货币政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资本市场表现很脆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这一轮通胀的性质及前景的认知差距。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当前货币政策的重点,是要以防止食品价格上涨影响经济全局,防止通胀预期螺旋式上升。妥善管理通胀预期,一是阻断通胀传导,防止供给冲击演变成全面通胀。二是控制货币供给和外部资本流入,对冲过剩的流动性。结合全球经济增长疲软这个背景,我们判断货币政策要回归到常态,政策的基调是稳健。相对而言,我们不认同实施过于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

  目前管理层对通胀成因的判断主要还在供给层面,所以调控措施仍以供给为主(主要在于保供应、价格管制和低收入补贴等),需求为辅。政策重心在于保证农产品的供需均衡。

  我们认为2011年货币政策要点是:第一,2011年信贷规模将控制在6.5-7万亿左右,M2增速将控制在16.5%左右。第二,为了妥善管理通胀预期,预计有三次共75个基点的加息,分别在2011年年初、二季度和三季度。第三,上调存款准备金空间不大了,存款准备政策则需要考虑外汇占款和商业银行放贷情况。(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丁安华)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