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解读明年“积极稳健 审慎灵活”政策新取向

2010年12月16日 15:2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这一提法意味深长。

  如何理解这八个字的内涵,对保持明年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为“十二五”开局打好坚实基础,至关重要。

  新取向凸显明年经济形势复杂性

  “中央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政策取向,主要是基于对明年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基本判断。”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指出,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幻,决定了这一阶段宏观政策的取向。相比2010年,明年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尤为明显。

  “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并未结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从国内看,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一方面要维持一定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要应对不断加大的物价上涨压力,同时要下大力气搞好结构调整。”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去年物价基数较低,因此当前物价上涨的压力或将持续至明年上半年;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央行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经营景气预期指数均由高位回落,企业投资意愿转升为降,出现波动。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认为,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因为当时物价上涨的压力并不明显,宏观调控着重强调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明年的任务更复杂,既要应对危机,又要防止通胀,宏观调控要更加强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故政策取向也相应定调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高培勇说。

  会议在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同时,明确强调,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财政与货币政策更强调搭配发力

  “明年货币政策取向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是对当前流动性过于宽松、物价屡创新高等复杂形势的积极应对。预计明年货币增长与信贷投放都将较今年有所收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

  除货币政策基调发生变化外,财政政策则继续延续去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对此,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在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同时,财政政策则需要保持一定的张力,以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

  “财政政策还要发挥其承担供给的政策职责,因此还需要维持一定的扩张力度。”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刘煜辉认为,明年国家在推进医改、教育、住房、养老等民生建设方面,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在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等方面,还需要财政政策保持一定支出和供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要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多作用。

  “货币政策侧重于调整总量,财政政策侧重于调整结构。为了预防通胀需要管好流动性,让货币条件向常态回归;而为了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则需要在财政政策上保持相应的力度。一放一收的调控搭配符合当前实际。”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说。

  对宏观调控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

  庄健认为,这次会议提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看似是相互矛盾的两组词语,其实是相互补充相互搭配的。它对政策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积极’强调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稳健’则更加关注发展质量,提高经济平稳运行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庄健说。

  “‘灵活’是指政策能及时出台以应对新问题、新情况,是政策更具针对性的体现;‘审慎’是指政策在实施力度和节奏上要留有空间和余地,避免出现调控过度的局面。”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

  事实上,针对四季度货币投放增速过猛等问题,央行货币政策已体现出审慎灵活的特点。央行一方面通过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效调控市场过多流动性;另一方面,则比较谨慎地运用利率上调这一手段,避免货币政策对经济造成过于猛烈的冲击。

  “强调‘审慎’‘灵活’,就是在该转弯的时候就转弯,但转弯不要太急,谨慎小心,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说。

  庄健认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客观上要求决策者能对复杂的经济形势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并能根据形势变化随时进行微调,这对有关部门的调控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记者王宇、何雨欣)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