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资本短缺未根治 银行转型迫在眉睫

2010年12月20日 16:08 来源:《投资者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继早先成功完成总额为1000亿元人民币的A股可转债发行及A+H配股再融资后,今后两年内将不会有再融资安排。”中行财务管理部副总经理吴建光在12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到目前为止,中行、建行、工行、交行等10家银行在A股市场的再融资已全部结束,据推算资本充足率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多家券商研究报告及银行都声称未来3年资本无忧。

  “但是在‘十二五’期间银行资本充足率再度大幅下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几乎就在大家刚要放心之时,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却这样警示。

  今年中行紧锣密鼓

  中行是上市银行中第一个抛出再融资计划的,紧随其后,交行、建行、工行等都公布了自己的再融资方案,令A股市场的神经屡屡紧绷。

  据中行人士介绍,早在2009年9月初,中行就开始“未雨绸缪”,成立了中行资本补充计划项目工作小组,经过多轮论证与沟通,最终确定以“获得A+H股发行一般性授权,在A股一般性授权项下先发行A股可转债,H股融资方式与时机择机而定”的再融资总体方略与路径。

  该方案在今年1月22日获得董事会审议通过,3月19日获得股东大会审议通过,4月15日获得银监会方案批复与监管意见函。5月24日,400亿元A股可转债发行申请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5月28日获得证监会正式发行核准批文。

  一切都井然有序。在获得批文后的第三天,也就是5月31日,中行400亿元A股可转债正式启动发行,6月2日,中行转债网下有效申购笔数达到1569笔,远超过此前网下申购笔数最高的龙盛转债(1070笔),也大幅超过此前发行规模最大的石化分离债——当时石化分离债发行规模300亿元,网下申购仅为690笔。

  最终,中行转债网下申购金额接近1.7万亿元,网上有效申购数量达364亿,成功发行。

  但是,其股价还是受到了“再融资”因素影响,6月2日,中行A股股价下跌5%以上,当日带领银行股拖累大盘,并且连续3个交易日放出巨量。

  按照计划,下一步该施行配股方案。中行又推出了约600亿的A+H股两地配股方案,该方案10月22日获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10月28日获得证监会核准批文。这次行动更快,在获得批文后的第二天就公告了H股配股方案,并正式启动A股配股,A股于11月9日缴款结束,在复牌后A股股价再次出现下跌2%。

  而H股是11月17日开始正式认购,经过15个交易日的未缴款配股权交易期,12月3日最终顺利完成全部缴款,结束认购。

  至此,中行历时十个半月的1000亿元人民币再融资补充资本工作终于尘埃落定,中行对今年的再融资工作评价中用到最多的词就是:“史上最大规模再融资。”

  补充资本入不敷出

  今年A股走势的震荡性,部分因素就和银行再融资相关,投资人很怕银行再发生资本金不足拖累股市。

  作为A股史上最大规模再融资的中行,在补充完资本后的资本充足率是多高,中行高层在新闻发布会上未明确表示。“应该在12%以上。”第一创业银行业分析师陈曦估算认为。截至三季度末,中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1.73%,略高于监管机构为大型国有银行设定的11.5%的下限水平。

  “补血”的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是否可持续?没几个人有信心。

  “未来三年不用再融资。”分析师们对今年进行再融资的十余家银行普遍这样预测。但这只是乐观估计,比如中行自身就没有这样乐观,尽管刚完成千亿融资,也仅承诺两年内不再从资本市场“抽血”。

  “‘十一五’期间中国银行业资产和贷款的年均增幅均超过27%,远远高于同期的GDP增长,这种由资产的快速扩张所支撑的增长方式在‘十二五’是否将继续?”蒋定之的担心正是基于对银行资本再次发生不足的忧虑。

  今年中国银行业的再融资需求主要是由于去年的天量信贷,银行的内生资本补充不敌资本消耗速度,导致放贷越快,资本消耗越快。“吃利差是银行主要利润来源,但越是放贷,资本越紧,就容易形成放贷——再融资——再放贷这样的怪圈。”蒋定之说。

  “1%贷款增速会侵蚀1.6%~3%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民生证券李少君在对银行业深度分析报告中称。

  “现在对资本充足能顶几年的测算一般是根据现有的标准,而明年对资本的新标准是肯定要出台的,这对银行是个不确定性因素。”中国社科院投资系博士付立春表示。

  付立春认为明年还有这样几个不确定因素:首先贷款规模增长目前还是一个变量;其次,现在正是货币政策密集期,监管政策也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比如从过去单一的拨备到拨备和贷款额的比例,这个如果实施,毋庸置疑,对银行资本要求压力更大。”最后,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也会影响银行资本金消耗的速度。

  陈曦表示,如果出新规,银行的盈利能力首先会下降,同时,由于新办法里保留了存款准备金随时上调的权力,会造成银行资本管理的难度加大。

  “我认为有些银行在未来两年会产生再融资的要求。”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

  “而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进行补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商业银行的资本短缺问题,银行业实现经营业务转型才是根本。”蒋定之这样认为。

  谋求转型迫在眉睫

  银行业务转型已是迫在眉睫。

  “未来银行业转型并非仅仅迫于资本金的压力,更多的是业务收入压力,业务上如何去开创新的赢利点、依靠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是关键。”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向记者表示。

  从短期看,如果推行新的监管标准,银行该如何应对?“在实行新标准后,非息收入的优势会更加明显,银行也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陈曦认为一旦新标准出台,这将是银行短期内最好的应对办法。

  此外,银行还要加强贷款结构调整,“比如中小企业客户可以进一步提高比例。这一点今年民生做得比较好。”付立春称。

  蒋定之敦促商业银行在六个方面加快推进和加快建设:公司治理、资本约束、风险约束、信贷约束、激励约束机制。

  “但是我国的银行还有一些根本性问题难以解决,我国银行百分之二三十的不良率在国外可能早倒闭了,但在中国还是活得很好,说明政府对大行的支持力度很大,造成银行在衡量收益和风险时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经常过分追求收益而忽略风险影响,这几乎是国内所有银行的通病。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银行真正商业化、市场化、国际化都很难。当然这需要时间,“十二五”能解决一半都很不错了。”付立春坦言。记者 李真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