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货币政策:多重“两难”下的平衡

2010年12月21日 15:20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抓手,牵一发而动全身。最近,中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的新基调,诠释了中国经济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面临的多重“两难”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经济这列快车需要的已不只是动力,更需要在油门、点刹与转向之间做出精准的协调与平衡。

  岁末时分,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央视专访时,针对央行为何不加息的提问,他回答:“多数央行的政策工具,都存在两难,想使得手里少数几项工具满足所有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是很困难的。”

  信奉中央银行就是“每天在走平衡木”的格林斯潘,因为没有走好房贷的平衡木,零利率放纵了居者有其屋的“美国梦”,“次贷”蝴蝶翅膀掀翻了华尔街,激起了全球的金融风暴。2010年,是中国经济各种矛盾叠加的一年,货币政策的进与退考量着中国央行平衡的技巧和艺术。

  最困难最复杂交织的一年

  经济学上有个著名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即稳定的汇率、资本的自由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三个经济政策目标不能同时实现。2010年,在中国货币当局的一系列“两难”选择中,如何避免收缩信贷对经济增速的过度影响,妥善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成为最突出的“两难”话题。过紧,经济突然失速,大量项目资金断裂,半拉子工程大量出现,影响经济复苏;过松,从艺术品到农产品,价格炒得沸反盈天,疯狂的“木头”“石头”卖得比黄金贵,加大通胀预期管理的难度,货币政策在防通胀、保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艺术考量着货币当局。

  2010年,地王频现、楼市高热,汇率博弈、贸易摩擦加剧,热钱汹涌、人民币外升内贬,基础货币扩张过速、货币乘数走高,中国货币“笼中虎”超过70万亿,“养大的老虎”拿什么来喂?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明显上升,物价上涨开始蔓延,居民消费成本上升,信贷投放刹不住车,房地产调控左一个十条,右一个五条,“十八般兵器”全用上…… 而外部世界,全球经济复苏基础还相当脆弱,希腊、爱尔兰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可能向欧元区其它高负债国家蔓延,欧美国家新一轮以量化宽松为代表“再刺激”措施,使得中国经济在趋稳回升中面临多重不确定性。

  12年,一个“稳健”的轮回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开始实施持续时间近十年的稳健货币政策,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2008年,中国货币政策刚刚提出“适度从紧”,就被不期而至的次贷危机打断,并果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和近10万亿的信贷投放为标志,把失速的世界经济强力拉起,实现了在全球的率先复苏。2010年岁末,中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重回“稳健”,12年完成了一个轮回。

  2010年,在全球经济的脆弱复苏中,西方国家刚从高强度的“鸡血疗法”和“电击疗法”中踉踉跄跄走出来,“万亿欧元”和“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使各货币当局债多不愁,西方国家陷入了“货币主义”泥沼。最近,发钞上瘾的西方大国又祭出6000亿到15000亿美元计的所谓“量化宽松政策”。 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而在G20首尔峰会上,面对各国领导人,奥巴马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由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决定,不是白宫能直接干预的。”

  “主动调控”步步为营

  在一场史所未见的“谁比谁更烂”的发钞竞赛中,是“继续跟进”还是“及时退出”,考验着一国央行对稳定币值的责任。虎年元旦过后,伴随着商业银行贷款集中释放,第一波信贷洪峰来袭,一周的贷款量就超过6000亿,中国央行果断出手,第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传递出对激进式信贷投放的容忍度。

  三月份以后,随着楼市再度飙升,新地王“央企造”不断出现,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终于拉开大幕,对非地产主营业务的央企要求停止银行授信和贷款,限期退出,强化房地产贷款额度管理,首套房优惠利率渐次取消,二套房上调利率、三套房限贷等差别化房贷利率实施,央行通过去杠杆化手段抑制资产泡沫的信号清晰而强烈。

  在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同时,一、二季度连续超11%的增长速度,让管理层担忧经济过热。而随着CPI持续走高,通胀预期强化,并日益呈现“涨幅高、范围广、预期强”的特点,对低收入群体生活也产生了明显影响。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展开新一轮“主动调控”。进入三季度以后,中国经济多项先行指标出现拐点,银行信贷、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均出现下降趋势,说明货币政策的提前量和逆周期调控初见成效。

  狙击“金融核霸权”

  2010年6月19日,中国央行出人意料地重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中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恢复增长较快,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国际热钱借助贸易通道持续流入国内,输入型通胀不可避免,增强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而外部世界针对人民币汇率的喧嚣不绝于耳。美国人一直惦记中国,非主流经济学代表人物克鲁格曼公开发表题为《拿下中国》的文章,声称中国应对货币紧张局势负责,中国是货币战中的“坏家伙”。他们忘记了是中国用廉价劳动力、资源和环境成本为之源源不绝地输出物美价廉的产品,中国“较大的贸易顺差”中,有45%是美国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产生的,但是顺差的账却全算到中国人头上。

  美国人动辄将“汇率操纵国”的罪名安在中国身上,面对美国的“金融核霸权”,中国的货币当局不能把命运挂在别人的火车头上。重启汇改,倒逼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贸易结构,同时又不给人以口实。汇改特别强调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国际化是一国的主权,有力地回应了货币战的“核讹诈”和核霸权。

  货币泛滥下的“防洪堤”

  当下,以零利率和量化宽松为标志,西方国家放纵货币泛滥,纵容资产价格发酵,而中国货币当局对通胀和资产泡沫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动用“巨斧型”准备金率的数量工具,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价格工具的加息之门已经开启,特别是年底一个月内三次上调准备金率,传递出对明年信贷规模收缩的明确信号,这一切都表明,我们在货币政策已与西方国家分道扬镳,开始构筑自己的“防洪堤”,一方面提高对抗外部冲击能力,内部也要防止流动性“外溢”下的泡沫破灭之险。

  过去十多年间,全球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中,有太多的经济体在经济过热中沉沦,太多的“奇迹”被泡沫经济所淹没,太多的财富被通胀所鲸吞、幻灭,而根源就在货币政策失误,在遏制通胀和化解经济泡沫问题上处之不当。

  如何防止因为货币政策失误使国家财富和百姓的血汗钱被国际金融资本“剪羊毛”,考量着货币政策的决策者们。回望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国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到回归“稳健”的重大转向,既是大国间货币博弈“斗智”的结果,也是中国独立货币政策的一次理性回归。(记者 陈志龙)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