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如何理财解决留学资金 卖掉房产或不可取

2010年12月23日 14:3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个案资料

  刘小姐,25岁,在国企工作,月收入约4000元,福利很好。刘小姐父母月收入合计约1.2万元。三险一金齐全。

  刘小姐与父母同住一套90平米的三居室,位于二环边,交通便利。2007年在通州买了一套160平米的期房,刚装修完半年,尚有40万元贷款未还清,每月还贷约4000元。

  家庭目前只有15万元存款。此外,刘小姐家还借给亲戚10万元,预计明年过年之后能收回。家庭目前月支出约7000元。

  理财目标

  1.刘小姐计划后年出国,留学两年粗算需要费用45万元-50万元,家庭现有金融资产显然不够,考虑是否要将老房卖掉?

  2.为父母做养老和医疗规划。

  3.在刘小姐出国之前的这段时间,家庭现有闲置资金如何投资为好?

  财务状况分析

  刘小姐一家拥有两套房产,总市值超过500万元,不动产占家庭总资产的96%,流动性较低,属于高房价之下催生的“被增值”资产,无论从资金规模还是投资经验看,刘小姐一家进行主动性投资的理财空间并不大。

  刘小姐的家庭闲置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现有存款和即将收回的外债,共计25万元;二是每年的薪资结余,目前约10万元(刘小姐出国后,降至6万元);三是迁往通州后,市区房屋的出租收入,预计每年可增加不少于5万元。

  假定人民币升值与留学费用上涨因素相互抵消,未来两三年的可积累的资金基本与留学费用持平,不足部分还可以通过留学贷款加以解决。由于留学申请过程中,对于资金的流动性和存续时间有一定要求,因此家庭闲置资金应以安全性高的银行理财产品为主。

  理财建议

  银行贷款解决留学资金

  刘小姐计划2012年出国,留学两年,费用缺口约20万-25万元,以目前的家庭收支情况,一年可积攒10万元;刘小姐出国后,父母每年可积攒6万元,现有资产和收入结余无法全部覆盖留学费用。

  刘小姐最迫切的理财需求也是解决出国留学的资金问题,目前北京市多家银行均可办理包括留学贷款在内的出国金融服务,接受房产抵押方式。留学贷款的额度一般为50万元,且不超过境外录取通知书标注的报名费、一年期学费,以及一年的正常生活费之和。若以出国留学为用途申请住房抵押消费贷款,额度还可根据实际用款需要申请,不设最高额度限制,足以解决刘小姐的资金问题,而无需出售房产。

  澳大利亚等国还认可留学贷款,作为资金证明的方式之一。刘小姐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留学目的地国家,留学贷款可一并通过中介机构向银行提交申请。

  可少量尝试外汇实盘买卖

  出国留学需要提供3-6个月以上的资金证明,因此刘小姐应尽量使用非现金方式进行日常现金管理。现有25万元现金资产(含即将收回的对外借款),可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房租收入也尽量以银行转账方式收取,以便保留收入痕迹。

  鉴于刘小姐及父母不具备自主投资经验,且刘小姐即将出国深造,不建议进行证券、基金、黄金等中长线或高风险投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少量尝试外汇实盘买卖,交易品种为美元兑留学目的地国家的货币,以便对汇率走势有一定的认识。

  从不动产投资的角度看,二环边的三居室位置优越、面积适中、交通便利,具有较强的保值增值潜力,一旦售出就不可能再有,而且刘小姐的父母上了年纪之后,市区住房的宜居作用会更加明显,因此这套房产绝对属于“非卖品”。

  通州房产用做养老规划

  刘小姐的父母收入稳定,三险一金齐全,短期不存在养老和医疗的需求,通州房产可作为未来养老或医疗的储备资产;市区住房先行出租,补贴刘小姐的留学费用,待将来医疗需求上升时,再重新装修搬回市内居住,以通州房产出租或出售,提供养老和医疗所需。

  受楼市调控影响,通州楼市从“奔三”回归到两万元以下,虽然经历了大起大落,但也进一步夯实了基础,随着通州区的自我发展和北京城区东移南扩,通州的生活设施和交通状况会更加成熟与完善,房价继续回落的空间有限。位于通州的二套房属于改善型住房,装修已有半年,具备了较好的居住条件,可以举家迁入,不必考虑短期的价格涨落,从中长期来看,今后无论是出租还是出售,都能够为刘小姐父母的退休养老和医疗规划提供有效的资产保障。(理财顾问 姜龙君,国家高级理财规划师,全国十佳理财师)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