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投资理财不可盲目 年前小心“集资”陷阱

2010年12月27日 14:25 来源:太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以来,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一路走高,牵动着民众的心。从年初、年中的3%多,到10月份的4.4%,再到11月的5.1%,让人们明显感觉到了通胀,尤其是食品类,从年初的“蒜你狠”、“豆你玩”到后来的“糖高宗”、“姜你军”,一次又一次地让普通百姓感受到了物价高涨的杀伤力。为了不让自己的资产“缩水”,许多投资者,包括普通百姓都希望能找到一个可靠的投资渠道,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而正是为此,近段时间全国各地接连曝出多起非法集资案件,非法集资者精心“化装”自己从事的勾当吸引人们,以致“投资者”到头来损失惨重。为此,记者昨日走访我市金融监管部门,请有关人士介绍了近期非法集资的种种形式,提醒人们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所谓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高额回报的行为。非法集资者为诱骗投资者上当受骗,常常编出一些不切实际、高得离谱的投资回报率,比如月息6%或8%,甚至更高。之后,为了取信投资者,他们就开始以各种形式“忽悠”,主要表现形式有: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非法集资;以发行或变相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等权利凭证或者以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通过认领股份、入股分红进行非法集资;通过会员卡、会员证、席位证、优惠卡、消费卡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以商品销售与返租、回购与转让、发展会员、商家联盟与“快速积分法”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或者地下钱庄进行非法集资;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构造的“虚拟”产品,如“电子商铺”、“电子百货”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对物业、地产等资产进行等份分割,通过出售其份额的处置权进行非法集资;以签订商品经销合同等形式进行非法集资;利用传销或秘密串联的形式非法集资;利用互联网设立投资基金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金融监管人士提醒说,无论非法集资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只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就能够冷静分析、从容应对,避免上当受骗。在现阶段CPI高涨的情况下,人们寻求资金避险,躲避通货膨胀的愿望可以理解,但一定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千万不要妄想“一夜暴富”,否则极易落入圈套。(刘晓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