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专家:中国货币政策或更加“精细化”

2010年12月30日 09:5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中国央行近日再次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中国货币政策的收紧操作似乎已经到来。

  一些经济界人士认为,面对“保增长”与“稳通胀”的“两难”选择,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有可能会越来越“精细化”,甚至不排除打“组合拳”。

  “明年一季度可能是政策调整与出台的密集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可能相继在明年初调整。除这些调控手段外,当局还可能辅之以对部分投机性较强产品物价的行政管制、适度的资本管制等。

  这些“精细化”的调控手段背后,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两难”选择——保持较高经济增速,那么资源环境、劳动力等成本就将上涨,通胀压力加大;选择通货稳定,就需要牺牲一些经济增速。

  研究人员认为,货币政策从紧尽管是应对通胀压力必不可少的办法。“但只有货币‘一紧了之’是不够的。”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室主任张岸元说,“货币政策需要财政等相关政策的有效辅助。”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授应宜逊对本次加息表示十分赞同。他认为,货币政策的“精细化”操作,还应该体现在其自身,即在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的使用上要有技巧。“为防止对市场尤其是企业信心冲击过大,可以在终结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多考虑在价格型工具即利率上调整。”应宜逊说。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运行对利率的敏感度低,而对代表数量型工具的存款准备金率则较为在意。在防通胀的同时还要保增长,就必须保持信贷规模的适度增长,这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都有所要求。

  “精细化”的货币政策操作,离不开整体政策的基调。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货币政策虽然总方向趋紧,但在基调上采用了更为适宜的中性稳健,实际操作上只要将稳健的基调把握好,可以随着形势变化而调整,扩大操作空间。(记者 李亚彪 姚玉洁 岳瑞芳)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