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成惊弓之鸟 欧元告别1.2时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汇率成惊弓之鸟 欧元告别1.2时代
2010年06月08日 13:42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周五,欧元兑美元汇率跌破了具有象征意义的1.2整数关口,达到了四年来的最低点。欧元兑日元也跌到了8年半以来的低点。昨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也创造了2007年汇改以来的新低。在危机面前,市场选择了抛弃欧元。欧元现在似乎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面临着或生存,或毁灭的抉择。

  欧元已成惊弓之鸟

  欧洲央行最新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称,因高负债和财政赤字持续令投资者不安,且新增政府债券的大量涌入可能危及企业和银行在市场上的融资管道,公共财政对欧元区的金融稳定构成巨大的威胁。

  这使得欧元看起来岌岌可危。自从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缓解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从1比1.25美元的低位回升至1欧元对1.50美元左右。随着希腊债务危机出现并逐渐升级,投资者对欧元区金融和经济状况的担忧逐步加剧,欧元跌势加速。自2010年初以来,欧元兑美元跌幅已经累计超过15%。

  现在的欧元,在主权债务危机的背景下,似乎成了惊弓之鸟,市场上任何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欧元的强烈反应。上周的大跌,就是受匈牙利传出有债务违约的可能以及美国经济数据不佳的影响。

  而在此之前,每一次低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出炉,每一次评级机构对于主权国家评级的下调,都会使欧元掉头向下。虽然有分析人士认为,这里面不排除有国际空头利用每一个小事件进行炒作的因素,但市场对于欧元的悲观情绪,以及对欧元体系能否继续有效运转的担心,才是欧元下跌的真正原因。

  欧洲貌合神离?

  此次危机中,欧元暴露出了明显的缺陷。各国发展状况不同,却要使用相同的财政制度,这使欧洲一体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其实,希腊的危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如果欧洲各国能够及早地采取措施,是完全能够避免走到今天这样的境地。但遗憾的是,各国的貌合神离,使得救援计划迟迟不能出台。

  在此次欧债危机中,德国的强硬态度代表了欧洲富国的一贯主张。德国人最先旗帜鲜明的反对为救助希腊埋单,有的甚至主张应该让希腊退出欧元区。而最近的一项民调显示,47%的德国民众支持恢复德国马克。其潜台词是,德国应该退出欧元区。此外,德国还在没有和盟国商量的前提下,单方面宣布了禁止裸卖空的法令,这引起了包括法国在内的欧盟各国的强烈不满。

  而就在南欧各国为主权债务苦不堪言之际,德法等国却享受着欧元贬值带来的出口红利。就在上周,法国总理菲永指出,欧元下跌不是坏事,这样可有利于法国的出口。德国财长甚至表示,欧元走低是德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欧洲人似乎也看到了各国利益博弈给欧元带来的苦果。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6月2日呼吁,为加强欧盟经济治理,避免债务危机重演,有必要成立欧盟“经济政府”。但此举立刻遭到了德法等国的反对。

  欧元不能倒

  作为区域统一货币的第一次尝试,欧元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很多标准和范本,欧元真的会在欧债危机中走向解体,灰飞烟灭么?

  各国似乎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近日,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的央行官员均表示,虽然欧元目前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严重冲击,但这些政府近期不会因此改变国家外汇储备构成,停止投资欧元资产。更有外媒报道,中国正在大举买进欧元以稳定欧元的汇率。

  素有“欧元之父”称号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认为,欧元不会因危机而瓦解。他认为,未来5年内欧元区内财政疲弱的若干国家免不了要进行债务重整,但这不代表欧元会瓦解,只表示债务重整在所难免。“欧元创立10年来表现优秀,但欧元区在运作上却绑手绑脚。欧元区若建立共同债券,将大幅提升欧元地位。 ”蒙代尔表示。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欧元应该可以保住世界第二大货币的地位。他对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的前景表示乐观,同时还指出希望救市政策能够解决欧洲债务问题,若没有得到解决,也会影响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兼中国策略师娄刚也对媒体表示,目前欧洲问题的确不少,但欧盟不会因此解体,欧元也不可能崩溃。这不是说欧元不具备崩溃的条件,而是说如果一旦崩溃,将成为一场“不可逆转的灾难”。(何为乐)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