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拆台忽悠投资者 银行理财产品现四大乱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互相拆台忽悠投资者 银行理财产品现四大乱象
2010年06月09日 10:12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股市变成了“无底洞”、基金净值大幅缩水、楼市遭遇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在资本市场如此震荡的背景下,为了安全起见,刚刚从股市、楼市撤退下来的资金大量涌入相对稳健的理财产品市场。但“资金大转移”也让理财产品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记者日前实地走访京城多家银行发现,各家商业银行争相推出多款理财产品,并加大宣传力度,抢滩市场,“多”、“乱”二字已成为目前理财市场的典型特征。此外,一些银行在销售时,游走于政策的边缘线,理财产品市场又呈乱象丛生之势。

  信托类理财产品“变相”放贷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监管部门严控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贷款规模、对信托理财产品给予“压缩”警示之时,一些银行却“顶风作案”,力推信托型理财产品。

  “目前我行正在发售××信托类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2%,销售日截至×月×日,欲购从速。”这是某银行理财提醒短信。客户肖小姐表示,最近信托类理财产品很多,好像每家银行都在卖这类产品。据普益财富统计显示,5月28日至6月3日,各银行发行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共38款,比前一周增加7款,市场占比为21.23%。

  所谓的信托型理财产品,其运作原理是银行将其信贷资产,通过信托公司转化为理财产品向客户发售。商业银行通过发行这样的产品,将募集到的资金通过信托的方式,专项用于替换商业银行的存量贷款或向企业新发放贷款。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研究员太雷表示,由于研究、经验不足,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在结构类理财产品方面处于劣势,所以中资行更青睐风险较小的信托类产品。

  不过,信托理财产品获得银行青睐的最主要原因则是,今年以来一系列紧缩资金流动性的宏观政策让银行“钱包”收紧,加息即通胀预期又让投资者对存款缺乏兴趣,银行开始另辟蹊径。太雷表示,信托类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中间业务,不计入信贷资产,可以规避监管。在今年信贷规模趋紧的环境下,信托类理财产品的发行仍会保持高速增长。

  据了解,多家开发商直接走贷款通道屡屡受阻,很多银行通过信托贷款的方式,用理财产品将资金引到房地产领域。这已成为不少银行贷款以外盈利的重要方式,也成为开发商曲线获得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

  为了扩大信托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许多银行把收益率高、稳健性好作为此类产品的最大卖点。工商银行某支行理财客户经理介绍,近日发售的信托类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受益人是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当问及风险时,该经理表示,一方面除非企业破产出现本息全无的状况,这种大型国有企业几乎不可能走上绝境;另一方面是国家批复的贷款,出现差错,国家会“买单”。

  记者还注意到,一些信托类产品出现高收益、低风险的状况。如光大银行推出“套餐计划”,4月期信托类产品年化收益率3.08%,风险等级仅为一颗星。该行工作人员解释道,银行拿出40%做存款,60%才会进行投资,稀释了风险。不过,这类理财产品通常都属于非保本型理财产品。

  非保本产品仍口头承诺保本

  一般来说,购买银行系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多数是稳健型、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小的。但记者发现,在震荡市中投资者的心理底线就是实现保值,而银行理财市场中的保本保收益产品数量却骤减,取而代之的是浮动收益类产品快速扩容。

  记者走访京城多家银行后发现,多家银行都力荐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如果客户不咨询,理财经理根本不会拿出保本型产品的宣传册。“银监会明确规定,理财产品不能轻易承诺保本,一般保本的理财产品都是超短期,没风险且低收益的。不如您买点浮动收益型产品,也没风险,赚得还多。”多家银行的理财客户经理这样告诉记者。

  建设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保本理财产品宣传页上的是预期年化收益率,购买金额乘以收益还要除以12个月,这样还不如存款来得划算。“你可以选择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年轻人承担风险的能力大,收益也比较高。”

  究其原因,北京银行某客户经理透露了实情。“理财产品的初衷本来就是钱生钱,保本型收益率过低,不如存银行,特别是加息预期临近的时间点下,购买非保本型,看似有一定分险,但我们是拿银行信誉做担保,过往产品还没有出现赔本买卖,一般收益率都是现在的预期收益率,如果高出预期收益,这部分不会返还给客户,银行会自行收纳。”

  但值得注意的是,被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的口头承诺保本的情况仍然存在。早在2008年1月2日,银监会发公告《公众理财应避免走入五大误区》,提示公众理财不等于储蓄,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口头宣传不等于合同约定。而多家银行依然对记者强调,“银监会不允许承诺保本,但我们投资的方向不是比较稳健的票据、债券市场,就是得到政府支持的国有企业”。更有银行工作人员担保,“我们从2006年发行的这类理财产品,没有达不到预期收益的”。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不要被预期收益率和销售人员的介绍所迷惑,尤其是一些银行发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的信贷理财产品,尽管银行会对贷款项目风险进行审核,但这类产品仍有亏损本金的可能,投资者一定要了解产品的风险等级。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