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储大战贴身肉搏 银行业内竞争白热化(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揽储大战贴身肉搏 银行业内竞争白热化(2)
2010年06月12日 09:24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外部环境火上浇油

  在放贷过多,准备金上调和通胀预期的三重压力下,银行存款可谓捉襟见肘。所以,当下各商业银行之间愈演愈烈的揽储大战并不难理解,为争夺正日益萎缩的存款市场,也唯有花样百出,使出浑身解数了。其实,如此激烈刺激的揽储大战每年都有,只是今年有些特别,各家银行都卸去盔甲防备,竞争近乎肉搏。“这和今年经济大环境有联系”,王嫱把存款压力比作是一把悬在业务员头顶的利剑,然而现在的情况来看这把利剑已经戳到了背脊。

  由于去年刺激经济的需要,银监会曾放松存贷比75%的红线,部分商业银行这一指标甚至接近100%。天量贷款的放出造成了今年各银行揽储压力格外的大,而年内央行3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则无疑是火上浇油。

  然而更让银行的存款业务员头疼的则是,在通胀压力的预期下,银行存款成为了收益最小的投资方式,“银行利率跑不过物价上涨”已是不争事实,多数人更愿意将钱投入股市等虽然风险较大但收益客观的渠道。今年2月份刚刚持5000元本金入市的陈聪,3个月的收益就达到了25%。加之成功的避开了近期股市的连续下跌,他决定再从银行取出10000元存款抄底。

  “这并不是个例”王嫱说,“很多客户将定期存款转为活期,或者干脆将一部分钱从银行取出,就是为了选择收益更好的投资渠道。近期股市,楼市都到了抄底的时机,这样的情况估计还会持续发生。”

  在放贷过多,准备金上调和通胀预期的三重压力下,银行存款可谓捉襟见肘。杨晨说,充足的资本金是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没有存款我们怎样发放贷款?又怎样获得利润?”所以,当下各商业银行之间愈演愈烈的揽储大战并不难理解,为争夺正日益萎缩的存款市场,也唯有花样百出,贴身肉博。

  记者手记

  □朱玥

  一些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说去年是“放贷年”,那么今年一定是“存款年”。或许这样的说法还不够准确,笔者认为今年应该是是一个“揽储年”,看看现在各家银行揽储手段针尖对麦芒,近乎肉搏,你就知道这样的“年号”名副其实。

  但是在这里还是要提醒一句,擦边球打多了,难免要越界。关于银行应该怎样揽储,央行早有规定,吸储手段过于出格的话与提高利率无异,当前揽储大战日益激烈可以理解,但并不是什么好现象,如果变相加息揽储肆无忌惮,将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的秩序。

  在揽储的初始阶段,用购物卡去拼充值卡、用折叠车去拼咖啡机,这是最简单的做法,是最粗暴的竞争手段。这样的场景如此熟悉,我们在国内很多行业中都能看到,结果也能预见——血拼价格、恶性竞争到头来会对整个行业造成损害,然而这却是目前商业银行的普遍做法。

  其实李维京和王嫱的话应该能给一些业内人士以启发。相比较在揽储的初级阶段给予顾客一些小恩小惠来说,开发更能吸引顾客的理财产品,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这种更具智慧的揽储方式显然更能赢得客户的心。

  揽储大战“近乎肉搏”,各家银行“赤膊上阵”,用这样的说法,笔者绝不是为了描述揽储大战有多么激烈多么火爆,只是这样的竞争水平实在太低。银行业在普通人眼中向来是高高在上,精英汇集,但现在大多数的揽储手段实在是太缺乏智慧,更别说有的时候还有犯规嫌疑。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