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争打世界杯理财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金融机构争打世界杯理财牌
2010年06月23日 14:50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世界杯的大热,以世界杯为噱头的理财方式、主题银行卡、抽奖竞猜活动,也在省会郑州掀起阵阵宣传攻势,令人眼花缭乱。不过,这些花样百出的“世界杯金融衍生品”绝大多数只停留在消费的范畴,基本与投资理财无缘。本报提醒广大投资者,理财产品有噱头,不一定有赚头,要以平常心对待世界杯主题理财。

   银行卡 多功能兼具收藏价值

  “世界杯4年一次,应该留点什么作纪念。”80后的宋小姐说,银行推出的世界杯主题信用卡不仅设计精巧,而且大多都是限量版,具有收藏意义。

  据了解,目前多家银行已经推出了足球主题卡,不仅有专以FIFA为主题的银行卡,还有结合5月刚落幕的欧洲冠军杯的主题卡片。对球迷而言,这样的银行卡除了是一种金融工具之外,更具特殊的纪念价值。

  除了收藏价值,主题卡更受关注的是其多样性功能。其中,旅行安全保障成为银行吸引客户的首选。比如,个别银行推出的世界杯信用卡在全球范围内,只要游客通过刷卡购买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票据,或支付80%以上旅游团费,即可免费获得额度高达100万元的意外保险,且配偶、子女可同享这份保险。

  不过,主题卡的金融功能其实与市面上绝大部分中高端双币信用卡都较为相似,诸如分期付款、境外消费、高额保险等,仅有少数特约商户在消费折扣上有所区别,因此消费者不能一味地“迷信”主题银行卡。

  银行理财 挂钩世界杯主题理财产品

  早在2006年,张先生购买了一款和世界杯挂钩的理财产品。然而今年,他不打算跟风世界杯理财了。“我觉得主题再具有炒作性,也无法超越更大的主题所造成的影响。这些所谓的‘主题挂钩产品’,收益真的不怎么样。”

  据悉,此前多家银行曾纷纷推出挂钩世界杯主题理财产品。但是,这些挂钩产品有投资机会吗?有业内人士坦言,这些概念性结构性产品主要投资股市,如果其挂钩标的是A股,与其间接参与银行的结构性产品,投资者还不如选取相同的挂钩标的,自己投身A股市场,更能把握机会。

  理财产品市场上总是不乏“潮流”和“热点”,不少投资者容易盲目“跟风”。对此,业内人士提醒,不管银行理财产品也好,个人信贷业务也罢,都还在常规化的发行和进行中,要从这方面挖掘高收益,机会并不大。对于个人消费理财而言,一些特定的银行卡提供的特殊优惠,倒可适当关注。

  纪念币 足球题材金银币走俏

  借着南非世界杯这股热潮,足球题材的金银纪念币很受关注。除了具有纪念意义,广阔的升值空间也是投资者购买纪念币的目的。

  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纪念金银币为例,该题材1公斤银币当时的发行价为5000多元,而目前在淘宝网的售价达1.42万元。有资料显示,1982年推出的“第12届世界杯足球赛”金银纪念币,1/4盎司金币在拍卖会上以2万元成交,两枚银币价格达到1500元;1986年的世界杯,我国发行了两枚“控球”、“传球”银币,现在它们的市场价格均有10倍左右的涨幅。

  如果从投资增值的角度来考虑,怎样才能选择更具价值的藏品呢?河南钱币公司人士提醒,首先是鉴别真伪,避免买到仿冒品,最好选择官方授权的,既有FIFA授权又是国家相关权威铸造部门铸造的,因为没有权威性的藏品升值潜力是非常有限的。另外,看其是否具有“独特性”。以本届世界杯球形金银纪念牌为例,尽管只是官方特许产品,而非可流通的法定货币,其投资价值较纪念币稍弱一些。但从收藏价值看,这套世界首创的球形纪念牌产品,具有较强的工艺价值和升值空间。

  参与竞猜 你也可能赢黄金大奖

  今年的世界杯还包含许多特色活动,球迷在欢庆中同样可以节省开销、享受实惠。幸运抽奖活动、“世界杯有奖竞猜”……为吸引客户,不少银行使出浑身解数。

  世界杯期间,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营业部推出“2010年世界杯有奖竞猜”活动。获赠“2010年世界杯有奖竞猜卡”的持卡人,凭密码参加手机短信投票,竞猜2010年世界杯冠军球队归属,竞猜成功者将有机会赢得“传世之宝”黄金大奖。

  此外,诱人的奖品也成为吊足消费者胃口的竞争手段。例如,在某银行的活动中,竞猜的最高奖项是一辆标致206汽车,还包括世界杯金球、银球、索尼PSP游戏机豪华套装、苹果iPod、时尚MP3及理财软件等奖项。对那些比分猜得越准、投票时间越早、参与竞猜场次越多的人来说,其获奖的几率也相对越高。

参与互动(0)
【编辑:梁丽霞】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