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下一站:新兴市场或藏机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金融频道

银行理财下一站:新兴市场或藏机会

2010年06月25日 10:4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源型经济体已经先行复苏,欧洲市场仍深陷危机之中,银行理财的下一个区域性投资主题会在哪里?高增长的新兴市场区域或许蕴藏不少投资机会。

  法兴率先出招 投资者有望分享成长红利

  目前,挂钩汇率的理财产品中,主要集中于挂钩美元兑欧元、日元、澳元等货币。但是,从2010年初到现在的此类到期产品中,实现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不到2%,究其原因,则在于目前各国经济复苏形势尚不明朗,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况下,汇率波动加剧,导致部分挂钩汇率的产品到期仅能实现预期最低收益甚至零收益。

  在挂钩汇率类理财产品总体表现不佳的情况下,法国兴业银行不久前推出了一款1.5年期一篮子新兴市场货币挂钩投资产品,挂钩标的货币为巴西雷亚尔、俄罗斯卢布、印度卢比。

  根据产品说明书,若到期观察日挂钩标的货币兑美元汇率较初始价格平均升值大于5%,则客户到期收益为12%,若挂钩标的货币兑美元汇率较初始价格平均升值小于或等于5%,则客户到期收益率为0 .36%。故其为一款看涨标的货币的产品,但是由于考虑到是这三种货币的兑美元的平均价格,则并不需要三种货币均在期末较期初升值,只要有一种货币升值幅度够大,另外两种货币即使发生贬值,该产品同样可能为投资者带来12%的年化收益。

  从2009年初到今年5月底,这三种货币中升值幅度最为明显的是巴西雷亚尔,美元兑雷亚尔由2.3176下降至1.8171,降幅达到21.60%,同时美元兑卢比下降了4.92%,而美元兑卢布上升了4.26%。在这近一年半的时间内,三种货币的平均增值幅度远超过5%。

  普益财富分析师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复苏相对较快,财政状况也较好,同时在利差因素影响之下,其继续保持升值,并实现5%升幅的可能性较大。但必须指出的是:一方面,美元依然是一种受欢迎的避险货币;另一方面,虽然将资金投入到新兴市场国家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但随着美国经济好转,加息预期增强,新兴市场资金可能出现外逃,造成其币值出现较大波动,影响该款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

  普益财富认为,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金砖四国”自身的不断发展,其资本市场将不断完善,其货币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扮演的角色也将日趋重要。因此,商业银行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适时推出相关产品,帮助投资者分享新兴市场的成长红利。

  新兴市场表现或胜其他地区

  不久前,有“新兴市场之父”称号的邓普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主席马克·墨比尔斯分别大举购入包括巴西、中国市场在内金砖四国股票,对眼下震荡的市场局势没有半点畏惧。墨比尔斯表示,近期环球股市下跌只是牛市的正常调整,时机一到股市就会重新展开一波升势,而预计新兴市场的表现将远胜于其他地区。

  瑞银财富管理部(U BS W ealth M anagem ent)此前表示,看好包括中国、印度、印尼在内的新兴市场股市,并预计全球经济并不会因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而陷入另一次衰退。

  著名基金管理公司施罗德亦看好新兴市场股市,并预期未来6至12个月新兴市场股市有可能上涨20%至30%。新兴市场股市已经一跌再跌,但其基本面要比发达国家股市好很多,并没有看到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包括高负债、高赤字和非常疲软的经济增长等众多问题。

  根据监控资金流动的E P F R G lobal数据显示,经过过去5个月的下跌后,估值较低的俄罗斯和中国等股市已经再次开始吸引投资者。

  实用策略:因人而异 把握时机

  对此,东亚银行给投资者的建议是,对于保守型的投资人,可选择挂钩上述所提到的中国、巴西新兴市场等高增长区域的保本结构性理财产品,在保证本金安全同时,分享市场上涨和下跌时的双重机会,也有机会获取较高回报。对于风险偏好度较高的投资者,可以选择部分保本的结构性产品、或者选择低风险的债券产品、资质优良的信托产品,甚至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海外基金,博取更高的收益可能。

  摩根士丹利则建议投资者可趁市场调整之际,增加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今年以来依然强健的全球经济增长将拉动新兴市场股市上涨,并预测该地区股市在 年 底 时 可 较 当 前 水 准 有 较 明 显 上 升 。 事 实上,正如大摩所分析的,虽然面临各种风险因素 和 不 确 定 性 , 但 经 济 复 苏 的 总 方 向 没 有 改变。经合组织已上调了新兴市场国家今年及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称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好于受债务拖累的发达国家,能够引领世界经济增长。 (刘振冬)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