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首例非法买卖人体器官案告破 一个肾赚8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河北首例非法买卖人体器官案告破 一个肾赚8万

2010年09月14日 15:44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供体们租住的狭小房间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近日,邢台警方披露了该局破获的河北省内第一起“非法买卖人体器官”案。“肾贩子”李强原本是邢台巨鹿县一名农民,受利益驱动,在自己卖肾得利后,他成为一名“肾贩子”,通过互联网发布寻找肾源的广告;案发时,他已招募各地卖肾者50余名,其中20余人已完成交易……

  案发

  街头械斗牵出肾交易大案

  今年8月的一天,邢台市桥东公安分局干警抓获4名参与街头械斗的年轻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分别来自河北保定、山东、吉林、四川,以前并不相识,现在却租住在一处,也都没有工作。

  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来到邢台并凑在一起?审讯过程中,民警偶然发现,其中两名犯罪嫌疑人杨光、张东的左腹部有新的手术伤口。据二人交代,他俩最近做了“肾脏移植手术”。

  经进一步审讯,河北省首例“非法人体器官买卖”案浮出水面。

  这4名犯罪嫌疑人今年从网上看到了“巨资寻找肾源”的广告,在金钱诱惑下来到邢台,联系到了邢台市“肾贩子”李强。落网前不久,21岁的杨光和24岁的张东先后做了肾移植手术;另外2名嫌疑人卖肾的交易也已经联系得差不多了。

  随后,民警根据杨光等人的供述,将“肾贩子”李强抓获,并顺藤摸瓜,在邢台市西羊市道的一套小单元房内,抓获了另外7名犯罪嫌疑人。民警在现场搜出大量针管、试剂瓶、化验单、车票等物品。铁证面前,他们最终承认在等待肾“买家”。 

  “我们都是自愿的,我们卖自己的器官,既能救别人的命,还能获得一笔钱。”这些被称为“供体”的卖肾者如是说。

  交代

  “肾贩子”自己就是卖肾者

  作为一名“肾贩子”,李强曾经也是“供体”。

  “我家里很穷,一直想挣钱。听别人说,卖器官可以换钱,我就去网上搜了一下。”在审讯过程中,他向民警如实交代了自己由“供体”向“肾贩子”的转变。

  29岁的李强是巨鹿县一名农民。2009年4月初,因家里急需用钱,李强通过网络搜索到了一家买卖肾脏中介公司的联系电话和QQ号。对方询问了李强身体状况,承诺如果卖肾,将会得到一笔丰厚酬金。

  2009年初,李强和一名患者的配型成功。手术时,中介为他伪造了亲属关系证明,李强顺利地卖掉了一个肾,得到了18万元钱。这次卖肾的经历,使李强了解了买卖器官的全过程,他开始琢磨起这个行业的“门道”。当年12月,他开始从网上发布“肾源买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供体”。

  “内蒙,利华,4万;四川,吴明,4万;山西,刘涛,4万……”;“江苏、刘川、B型,天津、王海、A型,北京、田明、AB型……”通过收缴的李强的两个记录本,警方发现,1年多来,李强至少已招募各地卖肾者50余名,其中20余人顺利卖肾,李强从中非法获利数十万余元。

  揭秘

  肾价最低12万,卖肾者仅得4万

  杨光,男,21岁,四川苍溪县人,是李强招募的众多“供体”中的一员。

  今年6月初,李强称,郑州的“同行”传来消息,当地一名患者刘龙与杨光的肾脏匹配。杨光随即前往郑州,一个多星期后,杨光一个肾脏被切走。

  出院时,杨光拿到了4万元酬金,而他并不知道,刘龙为此支付的却是12万元。除去医疗的费用,李强抽得提成2.9万元,其余部分全部由郑州一名“肾贩子”获得。  

  通过赶赴郑州等地了解情况,警方得知,“供体”卖一个肾仅能得4万至5万元,而买一个肾最低12万元。“肾源价格高低还取决于配型点位的高度,点位越高说明越符合,价格越高,最高能到30万。”李强说。

  4万与12万元之间的巨大利润空间,造就了一个本不该有的职业——“肾贩子”。通过侦破此案,民警了解到,“肾源紧缺,在某种程度上也催生了‘肾贩子’,根源在于可供移植的肾脏极其缺乏,病人常常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才能如愿手术。”调查

  网上充斥买卖器官非法广告

  在百度上输入“买肾”一词,立刻跳出上万条网页链接。从有关网站的器官移植论坛到门户网站的个人博客上,铺天盖地充斥着买卖器官的非法广告。

  记者拨打了数个买卖肾脏的广告电话,发现大部分已经停机、成为空号,其中一个接听电话的男子称,可以记录下需求情况,并要求记者留下电话,如果发现配型合适的就可以做手术,但需要支付“供体”的体检费、食宿费以及中介费。(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自愿卖肾也属非法

  买卖肾脏即便是买卖双方都属自愿也是非法。国务院2007年3月21日通过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器官,不得从事与买卖人体器官有关的活动”。

  根据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规定,目前国内移植手术中,人体器官的唯一来源是捐赠(分有偿捐赠和无偿捐赠),而且要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医院进行,还需签订协议和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办理公证。(记者 丁宝军 通讯员 郭平 常京文)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