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曝光3种电信诈骗手段 提醒市民加强防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警方曝光3种电信诈骗手段 提醒市民加强防范

2010年09月19日 09:42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6日,重庆警方曝光了常见的3种电信诈骗手段,提醒市民加强防范。

  3种电信诈骗手段分别为:

  “电话欠费”式。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向受害人拨打电话告知其电话欠费,在受害人声明该号码不是其所用后,不法分子即谎称受害人身份信息可能被冒用捆绑登记了欠费电话,并声称帮助受害人联系报案。此类诈骗犯罪的侵害对象以中老年女性居多。犯罪嫌疑人使用异地银行卡、电话卡作案,使用的电话多为019、00019开头的网络电话或“一号通”捆绑的电话。

  “刷卡消费”式。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如ⅹⅹ百货、ⅹⅹ大酒店)刷卡消费5968或7888元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ⅹⅹⅹⅹ号码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在用户回电后,骗子们便会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及公安局金融犯罪调查科名义,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将受害者卡内的款项转到其指定的账户,达到诈骗的目的。

  “亲友借钱”式。骗子先给事主打电话,不事先讲明自己的身份,诱导事主误认为对方是自己外地或以前的同学、同乡、朋友或生意伙伴,以“你猜我是谁”、“你不记得我了,想想我是谁”或“我是你的某某朋友”等语言,让事主自猜并报姓名。并讲近期要到事主所在城市,甚至带有礼品。不久,事主又会接到该骗子电话,称在过来途中在附近城市出车祸需治疗费,或因嫖娼被抓要交罚款等理由,向事主借钱,要求给其指定账户汇钱进行诈骗。

  针对上述3种诈骗手段,警方提醒,第一,告诉家中亲人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也许会有人以您在外发生意外情况为幌子,将您的亲人哄骗外出,或冒用您的名义骗取财物。

  第二,不管对方是谁,只要问及个人隐私,请务必留神。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在侦办案件时,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群众家中存款账户、密码等隐私情况。如果接到自称是电信局或是公安局工作人员来电,谈到银行账户问题时,不要轻易相信。可选择拨打110或者是电信10000号电话查询。(记者徐伟)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天宁】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