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夜里村边遇害 带血棉线助警方10年后捕获元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孕妇夜里村边遇害 带血棉线助警方10年后捕获元凶

2010年11月03日 15:25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

  “女尸,当地村民。姓顾,25岁,已经怀孕9个月……初步判断为凶杀案。”  ——徐力军的办案笔记  

  十年前,和现在一样,我是上虞市公安局的一名法医。那晚,天气很冷,我还在亲戚家做客。接到单位电话,说是发现了女尸,我急忙赶往现场。

  警灯闪烁,周围都是围观的人。女尸呈坐姿倒在路基下,衣衫不整,且有明显外伤。

  经辨认,死者是附近古里巷村人,25岁,姓顾,已经怀孕9个月。

  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起凶杀案件。顾某是前一天晚上被杀的,她是被人掐死的。

  一尸两命,而且是发生在春节期间,在当地轰动一时。我们感到压力很大。

  很快,我们抽调100余名民警,放弃了春节休假,赶赴案发地走村入户,对案发地点周围的22个村进行大规模摸排,共调查4000余人,调查车辆2000余辆。

  可惜当时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收获。

  二

  “现场有血迹,有两种血型,O型和A型,后面的是凶手留下的,双方应该发生搏斗。” ——徐力军的办案笔记  

  那么,现场有什么线索呢?

  有一块摩托车的盖板,会是交通事故吗?我们也曾这样分析过。

  重要的是,还有一些血迹。刑侦专家分析认为,顾某遭侵害时曾极力反抗,凶手可能因此受伤出血。

  最重要的是,孕妇身上留下了一滴血,这正是凶手留下的。

  我如获至宝,小心翼翼提取下来,再溶解,粘在了一段短短的棉纱线上。

  凭经验,我感觉到,这个证据会派上用场。

  三

  “局长换了好几任,材料装了好几麻袋,每一次我们都不放弃努力,相信真相总会出现。” ——徐力军的办案笔记

  十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案逐渐被人们淡忘。

  当年的很多民警,或做了领导,或调离了岗位,但我还是法医,牢牢记记挂着十年前的那个命案。

  同样,我们上虞警方始终把该案列为一号案件,始终关注此案的进展情况,并多次组织开展排查工作。

  局长换了三任,我的办公室也换了三次,这个案子的材料也装了好几麻袋。他们一直等着真相大白的一天。

  今年年初,一场侦破案件的攻坚行动在公安局打响。我们认为当前DNA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侦破这起命案,带来新的可能。

  四

  “在干燥缸里存放了十年,最终还是这段棉纱线揭开了真相。”  ——徐力军的办案笔记  

  说起DNA技术,这就又得提起那段溶解了血滴的棉纱线。

  十年了,为了保存这段棉线,我费了不少心思。因为当时办公条件简陋,而且我担心时间长了,棉纱条就会破坏。于是,我想到了用一种叫干燥缸的仪器。这是个玻璃缸,里面放有干燥剂,通常用在精密仪器的保存上。

  事实证明,效果很好。每年,我会换一下干燥剂。这期间,我们办公楼搬了3次,但每次“搬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安全护送这个玻璃缸到新地方。

  这么多年来,我们也多次向上级部门送检这段线,我们总是小心地切下一小段送检,因为这个太宝贵了,如果破不了,就会浪费。

  十年了,我一直等着它发挥作用,终于等到了。

  今年5月,我们再次送检了一段检体。同时对重点区域的8822名男性族系排查。

  7月底开始进行DNA样本的提取。

  9月3日,绍兴DNA鉴定室认定,华姓人员有重大作案嫌疑。10月19日晚,我们获悉华山村的华某样本和本案现场提取的DNA认定同一。

  第二天凌晨5时许,52岁的华某在家被抓获。他很意外,十年后警方还能揪出他。

  他是泥水工,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没有违法犯罪前科。因为他不会驾驶摩托车等机动车,故在历年排查中,一直未将他列为重点调查对象,由此失之交臂。

  案发当晚,华某一家在其亲戚家吃饭。那天,他喝了许多酒,在独自回家路上,看到被害人在路边闲逛,便借着酒劲上前调戏,遭到竭力反抗,华某恼羞成怒,不顾对方是临产孕妇,竟丧心病狂地将其杀害。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徐力军说,十年了,终于可以告慰死者亡灵。

  “2001年1月26日,正月初六,夜,梁湖,命案。”

  法医徐力军找出一本发黄的办案笔记本,在翻到这行字的时候停下了。关于这起离奇命案的回忆,如电影镜头般闪回——

  十年前,年仅25岁的顾某已怀有9个月身孕,夜里在村边遇害。一尸两命。

  坊间传言四起,凶手是谁?真相只有一个,却一直难解。

  一转眼,上虞公安局局长换了三任,徐力军的办公室搬了三次,各种材料已装了好几麻袋,而这依然是个悬案。

  十年来,警方从未停止对这个案件的侦破。最终是,今年10月,徐力军负责保管了十年的一段棉纱线,揭开了这个尘封十年的谜案。

  目前,犯罪嫌疑人华某已被刑拘。

  本报驻绍兴记者 史春波

  本报驻绍兴记者

  史春波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