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90后盗窃团伙偷车近百辆 无家可归“蜗居”赃车

2010年11月18日 14:29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如果不是隔着一道铁栅栏,恐怕没有人会将这个满脸稚嫩、透着童真的少年与小偷划上等号。

  浙江省乐清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眼前的这个孩子是一个撬车偷盗团伙的成员,这个偷盗团伙的成员均是“90后”,他们在乐清等地撬了近百辆轿车,团伙中最小的今年才13岁。但是这些看起来还像个孩子的少年,只要一偷起东西来就会表现出与同龄人极不相称的成熟。

  15岁偷车“老大”

  一把螺丝刀“闯”天下

  乐清市乐成镇的小彭(化名),今年17岁,在乐清市某职高读书。今年暑假期间,他经人介绍认识了几个新朋友:小胖(化名)、阿德(化名)、小易(化名)。年纪相仿的几人很快就玩到了一块,唱K、下馆子吃饭、到楠溪江等地游玩。

  在小彭看来,今年才15岁的小胖,绝对算得上是个“牛人”——每次出去玩都是小胖开着车带他们去的,而且他的座驾还时常更换。“小胖出手蛮阔绰的,我们出去玩的花销都由他埋单。”小彭告诉记者,但他也想不明白,小胖小小年纪哪来那么多车子?为何身上还带着那么多钱?

  相处几天下来,小彭才知道,小胖开的车、花的钱全部是靠他的“手艺”挣来的。“小胖经常撬车,听朋友说,他从8岁起就开始偷东西了。前阵子还因为撬车被公安局抓过一次。”小彭说,也许是长期干偷盗,小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免疫力”。大概知道自己年纪小,所以他就更加有恃无恐,即使被抓到了也很镇定。一旦被放掉,他就重操旧业。

  2010年7月10日,也就是小彭刚认识小胖等人没几天,他终于见识了小胖的偷车技艺——当天凌晨1时许,小胖开着一辆黑色桑塔纳车载着一帮同伙从乐清到了温州。午夜的马路上没什么人,他们漫无目的在路上兜着圈,寻找下手目标。在温州市鹿城区百里路小学对面路边,他们发现了一辆别克君越轿车。小胖拿着一把螺丝刀上前撬车,原本只想在车内偷些值钱的东西,却在车内意外发现了车钥匙。于是,小胖顺手牵车,将车子开走了。

  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小胖等人的作案手段比较简单,撬车的主要目的是想偷车主放在车内的贵重物品,如果正好在车内找到车子的备用钥匙,他们才会将车子也偷走。

  据了解,对于一些牌子的车,小胖只凭一把小小的螺丝刀就能轻松撬开车门。他作案上百起,至少顺利盗走过5辆汽车,涉案金额达100余万元。

  据警方调查,除了汽车外,小胖还偷窃了数十万元的财物。这么多的钱,除去日常生活开销,大部分的财物被他们几人用在了娱乐场所,有时一次消费就高达几千元。

  “没人要”的孩子

  偷来的车成“蜗居”

  对小彭来说,今年的暑假也许是他过得最逍遥的一个假期了。他们如蝙蝠一般,凌晨收工后就睡在车里,睡醒后就到处玩耍,待到凌晨人们都熟睡之后就全体出动到街上找寻目标。

  看守所内,在面对检察官的询问时,迷茫的神色经常出现在小彭的脸上。

  “次数太多了,有些我都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小彭至今还记得他曾经跟着小胖等人干过一票大的——那天,一帮人去乐清水飞谷玩,在一辆别克车内偷走了两万元现金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小彭也分到了5000元。他很开心,给自己买了个手机。小彭坦言,在他4岁多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他,父亲又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给的零用钱很少。

  《法制日报》记者发现,这群未成年人的身世竟惊人地相似。小胖和小易也都长在单亲家庭,父母很早就离异了。“他们都不管我,我又没有钱生活、吃饭,只能去偷了。平时花的钱都是偷来的,我在乐清撬了很多次车,车内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钱,大大小小很多次,具体地点和数目我就记不清了。”小胖说,2009年,他的父母就离婚了,他被判给了母亲,但是母亲改嫁后就不管他了。年迈的奶奶身体不好没能力抚养他,于是他就成了“没人要”的孩子。

  据介绍,小胖平时吃住都在偷来的车里,车子成了他的“家”。无聊时,他开着车四处游荡;热了,车内有空调;下雨了,躲在车里避雨;要睡觉了,就躺在后排座位上……办案民警在处理赃车时,发现他的衣服、鞋子、饼干、饮料等各种物品凌乱地散落在车里,俨然一个“蜗居”。

  办案人语

  今年上半年,小胖的母亲因为涉嫌帮小胖转移赃物被警方刑拘。8月初,小胖再次因撬车盗窃落网,由于未满16周岁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警方通知他的父亲过来将其领回家严加管教。但是,小胖的父亲竟称自己很忙,没时间也没有义务管教孩子。

  办案检察官说:“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都承担着责任,无论哪个环节脱节都会对未成年人造成很大的影响。温州的行商氛围比较浓厚,父母外出经商的家庭较多,这就难免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再加上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中,父母一方忽视了对未成年人心理方面的疏导,这也是促使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主要原因。为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教育,社会也应该救救这些站在悬崖边的孩子。”

  □品案

  本报记者陈东升 本报通讯员金吟吟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