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齐鲁晚报:百人涉案,反腐只能收拾残局

2010年11月23日 14:55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这是风起云涌的贪腐,所以有疾风骤雨般的查处,而“全军覆没”的结局,与其说是重在胜利,不如说是收拾残局。

  我说的是湖南耒阳市矿产品税费征收管理办公室的腐败窝案,这个科级机关单位达到770多人,逾百人涉嫌贪污受贿,从主任、副主任、党组成员,到下属各站点站长、班长,各级干部几无脱免。

  报道并没有透露这个科级单位大概制造了多大的腐败数额,但根据报道所说的情况,如果真的“疏而不漏”,我都担心这个科级单位是不是还能够有人完全与贪贿无关。报道说,在这里,腐败成为一种“集体决策”,分配规则是每次非法所得七成由站内员工私分,三成给领导上贡,光是一个收费站,一个端午节收到的红包就有100多万元。而在窝案查处之后,耒阳市在煤炭无增产的情况下,矿产品税费征收增长150万吨位,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间,耒阳市煤炭税费收入猛增1亿元以上。

  这个案件之所以说是风起云涌,不只是涉及的人多,而且在耒阳绝非秘密。当地流行的说法是“进了‘矿征办’,不发财都难”。长达五年的时间,那么多运煤车辆向“矿征办”缴费,大开大合的受贿通关行为,想要不造成社会影响应当也是很难的。纪检监察部门虽多次收到举报,却不了了之。

  反腐开关迟迟没有开启,接到举报的部门每次查处都是不了了之。直到2009年6月,湖南省纪委接到举报,纪委主要领导批示查处,幸而有了这样的批示,这个科级单位的集体贪腐案件才被查处。反腐开关是否开启取决于一张批示,幸而如此,不幸如彼,难道不也在两可之间?

  多少年来,这个社会似乎一直纠结于“有效监督权力”的问题,纠结貌似深重,苦恼貌似真诚,而且重重艰难之后,权力约束总算不得不成为一种共识,然而权力约束没有直接交还社会,而是一猛子扎回权力体系自身。

  在耒阳“矿征办”这家科级单位,我们看到权力单位内部的沆瀣一气,同时看到权力监督部门的软弱无力,社会的监督途径则仍然只能是民间社会的抱怨和击鼓鸣冤似的举报。“矿征办”内部贪污受贿上下同心,分配有规则,一团和气;“矿征办”吸纳了大量当地官宦子弟,使得掌权者形成集团利益。这是报道已经说明的,报道还说“矿征办”主任罗喣龙以善于“照顾”各种关系闻名,也使人留下猜想,这是否对他在一座公然自肥的金山上能够坐得稳起到了作用?我们没有读到更多的材料,不知他能够长期不受查处,除了广泛吸纳官宦子弟,是否还有掌握其官运的人对他特加青眼,或者在他面前直不起腰来。

  一种不着要害的说法,认为权力没有公开透明。像耒阳“矿征办”这样,赃财广进,坐地分钱,下有“不发财也难”的民谣,上有举报信迭至,中有官宦子弟充塞机关,难道不是大摇大摆地掠夺侵占?耒阳“矿征办”在今日又岂可谓孤例,权力违法、权力自肥,哪一样不是私密可为、公行也无惧呢?

  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是,“耒阳市‘矿征办’成了一个水泼不进、针插不进的监督盲区”。那么多官宦子弟奔竞而入,岂是盲目;有权监贵者任其混账,岂是老眼昏花?人人心里明白,监督者则是选择性失明,佯作“没有发现问题”,无所谓“水泼不进、针插不进”,水在同流合污,针也没有真想去插过。

  一个根本的问题是,如果民众只能道论于巷闾、鸣冤于朝堂,而不能直接或者通过真正的代表决事于市政厅、申言于媒体、抗辩于法庭,靠权力的叠床架屋来自行约束,作用可能不过是增加分肥的员额而已。这样的道理很难理解吗?大道俱在,权力约束的苦恼与纠结?何为何来? 口刘洪波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