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网络监督渐成反腐败利器 媒体呼吁将其制度化

2010年12月01日 16:21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网络监督在信息时代中是传统纸质媒介监督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由于它自身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在反腐败的战斗中,使一些隐藏很深的“大贪官”都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下现形。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重大反腐败战果都离不开网络舆论监督的巨大作用。因此,在信息时代的新形势下,我们更要全面认识网络,科学地运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监督作用。

  一、要让网络监督形成制度化

  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它涉及问题是方方面面的,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化来保证网络监督的运转是系统化、常态化。

  一要用制度系统化为网络监督反腐败创造条件。要出台一系列具有网络反腐的规章和制度,明确网络监督的职责、内容和要求等,用制度化来规范网络监督行为,保证网络监督公开、公正、公信,同时在制度化的约束下,规范上网行为,促使上网行为更加健康、更加文明,不说粗暴话、难听话和胡言话,取而代之是健康的、文明的语言。同时,用制度化保证反腐形式的系统化,使网络监督成为现代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渠道。听民声、察民意是网络监督的重要途经,政府部门应积极主动回应网民对社会的关切度,而不能让网民在上网议论、传播开来,我们的政府部门还不知道,甚至还没有反映过来,这是对民意的一种失察,也是一种失职行为,容易使政府在群众中失去公信力,使群众不相信政府。

  二要常态化开展网络反腐败的正常化。现在我们做事情,不是制度不够完善,不够健全,而是人们常态在经历了一个过程后就放松了警惕性,不能够持久地开展下去,比如一件事情还刚开始没多久,便没有了声息,听不到声音了,使群众失去了信心,把好事变成了坏事。

  所以,必须坚持网络反腐的正常化,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放松网络监督,要强化网络监督的工作领导,加大网络硬件投入、资金投入、网络监督队伍的建设力度;要定期分析网络监督出现的问题和情况,不断提高网络监督水平,更好地发挥网络监督在反腐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不让网络监督成为“空穴”

  空穴是现代新农村出现的一种“怪胎”,人没有死就开始造坟墓,而有了坟墓里面却是空的,所以取名为“空穴”。笔者呼吁:不要让网络监督成为“空穴”。

  新的时代下,我们反腐败工作形势更加严峻,困难很多,反腐败工作任重道远,一些伪装、隐藏更深,有的是披着华丽的外衣,戴着耀眼的光环,用传统的反腐败形式(比如写举报信、匿名信等)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而网络监督因其自身具有“快、广、大”的特点,成为我们在现代领域里反腐败工作中必须加以高度重视的。因此,我们要正确、科学地认识网络的迫切需要。

  一要正确认识网络监督反腐败的必要性。由于传统监督形式“外延不够宽、范围不够广、速度不够快、影响不够大”等缺点。比如,写一封举报信,转来转去,查来查去,时间长了,最后很有可能落到被举报人的手里,使它具有传统监督不可替代的,尽管有的是个人一时的“牢骚话”等,他们没有办法却是看得“一清二楚”,如果让他们去通过传统的监督渠道反映问题,也许他们宁可不说,因为他们最害怕的是会落到被举报人的手里,给你小鞋穿,甚至遭到报复,这就是人们所谓“不敢直言”。那么在网络上,举报者可以隐身,可以直说,也可以点到为止,可以放心地去说,没有什么顾忌。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监督反腐败的必要性,要积极正确地运用网络监督在反腐败工作中的作用。

  二要正确认识网络监督反腐败的有效性。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现代网络监督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一时难以接受,往往是满足于传统的东西,对网络上的东西持否定态度,认为网络上的东西是低俗的、不可信的。但也不否认网络上是有一些低俗的东西,但整个群体大多数是好的,他们在网络上所反映的问题和心声,希望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公正地对待。比如,时下一些拆迁上访,坏林开发土地等问题,如果不是借助网络舆论的威力,是很难得到解决问题的。所有这些问题在网络舆论面前就显得不勘一击,因为把理摆在大家面前,谁对谁亏自然一清二楚。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清网络监督反腐败的有效性,正确地科学运用好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使网络监督更加普遍地应用在我们现实生活和工作当中,促使反腐败工作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巨大作用。笔者呼吁:不要让网络监督成为“空穴”。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