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中国建立区域警务合作机制 变“单打独斗”为合力

2010年12月08日 07:5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11月初,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提供的情报,经过缜密侦查,一举打掉了盘踞在北京的假冒“河套”、“大公”等品牌的雪花粉制假、售假窝点。这是环首都七省份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启动后,多地警方联手打击犯罪破获的重大案件之一。

  互通信息,异地办案,随着一些大案要案的侦破,区域警务合作的威力日益显现。

  1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年发生的京藏高速公路大堵车,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区域警务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内蒙古大量煤炭需要外运,运煤车大幅增多,而北京因修路等原因,时不时控制交通流量,河北则要按规定查超载车。这样一来,各方分别强调各自的重要,结果导致绵延数十公里、长达数天甚至数十天的大范围、长时间堵车现象。后来,在公安部的协调指挥下,三地公安机关合作分工,终于使大堵车现象得以缓解。

  对区域警务合作紧迫性的认识,基层公安民警也都有着自己的切身体会。记者在浙江嘉兴采访时,一位民警介绍说:一个犯罪嫌疑人在嘉兴作案,在两三个小时内,就可能逃到上海或江苏甚至更远的地方。如果没有合作,没有相关公安机关的配合支持,预防和打击犯罪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而给人们印象深刻的,还是以往的“猫鼠游戏”:由于各省之间缺少同步配合,这个省查得严,作案人就跑到邻省作恶。如此来来往往,各省花了不少工夫费了不少劲,可一些流窜作案犯罪依然屡打不止。

  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大、经济活动区域性强等特点,给公安工作提出了新挑战。犯罪行为的区域性特点比较明显,跨区侦办难度大、成本高、时间长。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建立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加强区域警务合作,是公安部在科学分析、准确判断当前公安工作形势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与此同时,警务合作价值的体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安保工作中最为明显。三大盛会,无一例外采取了“护城河工程”,周边省市公安机关信息共享、通力合作,确保了安保工作万无一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魏永忠认为,区域警务合作在提高警务效率和提升警务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他看来,目前全面推进区域警务合作的时机已经成熟:大家逐渐有了合作意识,有了互惠互利的现代开放的思维方式。另外,通过摸索目前已经有一些成功的范式,证明方向是对的。同时,信息化的发展为区域警务合作提供了便捷的技术平台。

  2 合作机制覆盖31个省区市

  在今年6月26日至29日举行的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上,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明确提出:完善区域警务合作、警种合作机制。此后,区域警务合作机制陆续亮相:

  9月10日,东北地区警务协作机制建立;

  9月26日,环首都七省区市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启动;

  10月12日,西北地区警务协作机制正式启动;

  10月21日,泛西南警务合作机制启动;

  11月1日,苏浙皖沪区域警务合作会议举行;

  12月6日,皖赣豫湘鄂五省警务合作机制启动。

  据了解,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省份,正在积极筹划,有望在近日签署区域警务合作协议。届时以东北、西北、华南、西南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区域经济圈为框架的、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的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将全面形成。

  记者通过分析已有的合作框架发现,警务合作的内容有业务工作合作、警务技术合作、专项行动合作、信息情报合作、制度政策合作等不同类型。正如黄明所说,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必须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区特色。

  从目前的区域警务合作实践来看,各地区公安机关选择的合作领域大体相当,又各有特色。比如西北地区警务协作机制主要包括情报信息资源共享、反恐处突工作联动、重大治安问题整治、严重刑事犯罪打击、理论研究成果交流等内容。东北四省区共同签署了《东北地区警务协作机制协议》,该协议包括情报信息资源互通共享、重大安保任务互帮共助等七大机制。

  从合作机制运行看,有的区域明确了统一指挥体系,如环首都七省区市区域警务合作机制明确,一旦有重大案件,事发地省级公安机关可以协调指挥合作成员地的警力;有的实行轮值制度,如东北四省区的警务合作,每年由一个省级公安机关作为轮值方,负责协调组织区域警务合作相关事宜。

  与此同时,在区域警务合作的大背景下,公安部相关业务局还协调组织一些地方细化警种区域合作。如在公安部经侦局的指导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公安厅(局)经侦总队,制定了《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公安经侦区域警务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以信息共享为纽带、以执法联动为核心的一体化区域经侦警务。其他警种,如刑警、交警等也纷纷制定了警务合作机制。

  3 由自愿到义务、由个案到全方位

  沪浙皖警方前不久联合破获了一起跨区域特大假发票案件,其侦破过程,充分展示了区域警务的特点。

  上海警方在获悉了以李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在沪批发贩售假发票的线索,并掌握假发票来源于安徽的信息后,利用犯罪嫌疑人李某来沪结算货款之机,一举抓获李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赴皖抓捕组在安徽警方的全力配合下,对团伙成员实施抓捕。同时,上海警方得知另一制假成员周某藏匿浙江后,侦破组连夜赶赴浙江,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将其抓获。

  “之前的省际间警务合作,大多数是个案合作,同时主要是靠上级公安机关行政协调,有的也相互配合协作,但最终还得看人熟悉不熟悉。”公安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区域警务合作机制,由个案合作拓展为全方位合作,同时还将警务合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行政命令,合作也不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一种必须尽到的义务。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建立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警务资源共享,既能有效、便利、快捷地传递信息,又能实现分工合作、高效协调、优势互补、互援共助,最大限度地消除地区间、警种间、部门间的壁垒,还能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对于区域警务合作的前景,魏永忠特别看好:建立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将有效增强打击合力,尤其是对打击一些社会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跨区域流窜作案等重特大案件和交通整治行动等,既可以强化打击整治力度和精确度,又可以减少人力、财力成本,形成高效有序的合力。

  许多一线民警也反映,建立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将使公安机关的防控反应更加快速,面对跨区域警情,有效联合、调动防控力量,实现多警联动、各司其责,达到“八方合力”的效果。

  东北地区警务合作七项机制(延伸阅读)

  1. 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机制。通过建立四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有效提升信息综合利用率,达到资源配置最优、信息利用高效、科学指导实战。

  2. 重大安保任务互帮共助机制。在重大安保任务和专项行动期间,通过区域间联防协作,提高安保成效,共同完成重大安保任务。

  3. 重大突发事件互援共处机制。在省际交界地区发生突发事件时,在严格执行公安部相关规定的同时,按照相邻就近原则,提供跨区域警力支援救助,协同事件发生省(区)共同进行处置。

  4. 跨区流窜犯罪互查共破机制。对发生的跨省(区)涉众型经济犯罪、毒品犯罪以及流窜犯罪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由案件主侦单位牵头,各省(区)密切配合,共同打击,有效提高跨区案件的侦查破案效能。

  5. 协查互监共控机制。通过数据库整合和信息共享共用,共同做好动态监控和查缉堵控,有效提升动态管控能力。

  6. 社会治安问题互研共管机制。对各地普遍存在的社会治安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信息交流和会商机制进行共同研判,并采取联合行动、异地办案查处等办法,实施有效整治。

  7. 优势警务资源互补共用机制。对案件侦查、事故处理、科研技术等专家人才库,消防救援、反恐防爆等高精尖装备,宣传媒体等资源,通过建立协作机制,优势互补,资源共用,实现区域资源利用的最大效能。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