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重庆奉节"万人宴"引争议 媒体称折射乡村治理困局

2010年12月14日 14:08 来源:人民法院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穷乡盛宴折射乡村治理困局

  □ 张 克

  在我看来,这一场穷乡盛宴背后折射出的乡土中国的政治生态更为发人深省。《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于2010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如今这部被寄予基层民主厚望的法律在实践层面黯然失色。石岗乡的村民其实对乡、村干部做工作报告没有兴趣,加之山高路远,不管饭就没人参会,这才是乡土中国政治参与的残酷现实。费孝通先生早在66年前便描摹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名义上是专制和独裁,但实际上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

  这样的无为政治并非仅存于乡土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表现。在大多数的政治体系中,关心政治事务的人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公民对政治冷漠,属于无政治性阶层。在民主参与的典范古希腊,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公民参加雅典沉闷的政治会议,警察要用浸过油漆的长绳将公民赶向普尼克斯山。而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出席雅典城会议的公民每人每天可以收到六枚小银币。此情此景与奉节石岗乡何其相似。

  揆诸令人尴尬的政治冷淡原因,效能感的缺乏是最为重要的根源。村民的一句“参会没多大意思”道尽了对基层民主政治不感冒的缘由。其一,如非有一顿丰盛的宴席,听干部报告工作能比在家从事生产获得即刻更多的报酬吗?八菜一汤显然比获邀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更能给村民带来满足感。在物质极度匮乏时,精神上的荣耀往往被视而不见。其二,在基层政权面前,村民个人的影响力是极其有限的,参加选举或会议的个人行为根本无足轻重,左右不了结果,村民便会选择不介入政治生活。

  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许安标曾寄望《村委会组织法》能让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培养起村民自治的习惯、意识,以民主的方式、方法生活。重庆奉节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精致理论与残酷实践两相背离的吊诡,在效能感缺乏、政治极端冷漠的乡土中国,基层民主乃至村民由下至上的监督权力只能是一种奢望。

  村民自治的蓝图描绘得再美好,敌不过与切身利益无关的一声叹息。类似《村委会组织法》这样的基层民主制度设计如若想从“文本中的法律”转变为“实践中的法律”,唯有让村民感受到自己政治参与和个人利益有着紧密的关联,激发村民实践政治权利所带来的效能感、满足感。不达到这一步,中国基层民主的启蒙就远未完成,乡村治理中的草根民主之“根”便长不出新芽来。

  (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万人宴”考出了啥

  □ 纪卓瑶

  乍看起来,奉节县石岗乡摆“万人宴”理由很充分。乡、村两级干部向广大人民群众报告工作,让老百姓来考核干部是民主的体现;该乡地处海拔200米到1400米的山区,村民开会往返时间需要一天,乡政府管村民一顿伙食应当也说合情合理。但仔细思之,“万人宴”本身就是一张意味深长的考卷。

  “万人宴”考核考出了啥?首先,真实地考出了一些地方基层民主的尴尬。虽然地处山区是石岗乡许多农民不愿参加会议的客观原因,但最根本是民主虚无缥缈,在权力的意志语境下,民主并未让农民尝到多少“甜头”。诚如一位村民所言,如果通知开会时不说有伙食他不会参加,因为“没有多大意思”。如是,农民还能有“民主”的热情吗?

  其次,考出了一些地方基层政府思想作风的浮飘。虽然石岗乡请老百姓来考核干部的做法值得肯定,从办公经费等费用中挤出10万元的节俭精神十分可嘉,但请老百姓考核干部有多种方式。比如,通过广播、在村民聚集点张贴政府工作报告、入户发放干部考核评议表等。石岗乡无一个企业,地方财政收入为零,何不把挤出10万元用在改善民生上?

  总而言之,农民并非对民主没有热情,也未必看中政府一顿伙食补助;民主不需要十分昂贵的代价,也不需要形式上的“热闹”。只有让民主实实在在地落地,农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民主好处,才能避免“万人宴”请农民考核干部的闹剧。

  (作者系陕西省周至报社副总编辑)

  支持“万人宴”的五大理由

  □ 王传涛

  “最穷财政”遇到“花10万吃喝”,是个很容易被人拍砖的话题。前有贫困县花数百万运“神石”,后有“贫困县花2亿申遗”,都曾招徕了无数口水。然而,事与事有所不同,地与地也有所区别,奉节县石岗乡遭遇到网上的公开讨论,还真有不少支持者为其顶帖。笔者也站在了支持者的一边。下面,就列举一下我的五大理由。

  其一,节约。一万多人开会只花掉10万元,可谓“史上最节约大会”。只看10万资金,好像真挺唬人,但再看一看人数,就会发现,其中每位村民的伙食待遇还不到10块钱。别的高级别的大会就不联系了,单单问一问奉节县的两会预算与人均开支,就可以证明,这10万块办的大会是十分节约的。

  其二,透明。抛开10万这个数字,“透明执政”的诚意可见一斑。新闻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则新闻稿件的来源,是石岗乡政府自己提供的”。由此可见,石岗乡严格遵守了向上级透明、向网络透明、向公众透明的原则。对于许多地方政府不怎么待见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石岗乡还是无条件执行的。其在执行方面的透明与阳光,还是值得许多基层政府学习的。

  其三,是“用之于民”精神的最直接贯彻执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最基本精神。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官”的现象屡见不鲜。将政府财政收入“派发大红包”、官员吃“天价餐”式的新闻,时常被媒体曝光。从这个角度讲,让老百姓享受一次10块钱的“公款吃喝”,并不为过。

  其四,民意最贵。所有本应该开放的会场,一直以来却鲜有民众参与其中。在笔者看来,只要能倾听民意,花多少钱,都不算多。另外,任何一个会都有开会预算,为的就是能听一听群众的意见,招待一下还是值得的。虽然村民们大多不发表什么意见,但这种尊重民意的形式还是十分难能可贵。

  其五,参政热情需要物质激励。古希腊时期有民主体制的最早形态——公民大会。为了激励公民们的参政热情,每位与会的公民,都能享受到来自公民大会组织方的“免费午餐”。对于我国公民来讲,参与热情一直没有激发出来,“有伙食才会开会”的表白也确实能说明一些问题。另外,大家都很忙,即便在家里锄草放牛,也可能有一点点收入的增加,让老百姓们来与会发表意见看法,自然还是要一些物质激励的。

  “贫困乡”固然经不起折腾,但我们不怕石岗乡为了倾听民意的折腾、为了补贴百姓的折腾,而是怕为了权力迷信、为了炫耀政绩、为了搞形象工程、为了迎合上级、为了讨好领导的乱折腾。石岗乡的折腾,至少还是一种有意义、有正当性的折腾。至于其他,则根本没有任何有益性可言。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济北中学)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