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上海警方澄清黄山救援失实报道 报警者无特殊身份

2010年12月25日 17:25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成都商报》一篇有关“12·12黄山救援事件”的报道引起关注。文章以“揭秘”形式,讲述了黄山救援事件背后所谓的“隐情”——多名报警人连续报警都没有受到重视,直到一名被困人员“非常有影响力”的“二姨父”出面,才引起沪皖两地警方关注,突破黄山“雨天不救人”的惯例,紧急入山搜救。

  昨天记者注意到,上海公安门户网站上对此发出声明:文章的报道内容严重失实,上海警方在整个接处警过程中,没有接到过任何与被救援人员有关联的所谓“有影响力”人的报警。

  那么,“12·12黄山救援事件”的整个接处警经过到底是怎样的?接到受困者求救短信的“二姨父”究竟是什么身份?

  记者昨天来到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详细查阅了与警情相关的110接警登记表,复听了上海警方接到的相关报警电话。这些报警电话全是被困者在沪关系人的间接报警,涉及4位市民共5次报警,其中包括受困人员施陈祖的姨父罗先生打来的2次报警电话。

  第1次报警

  被困者女友王小姐

  从110接警登记表来看,第一位报警的是受困人员施陈祖的女友王小姐。在这张接警登记表上记者看到:12月12日傍晚5时18分,报警人王小姐在沪拨打110,称“收到男友施陈祖发来的求助短信,复旦有18名学生去黄山自助旅游,现在出不来了”。

  记者随后复听了这个接警电话的录音,内容无误。当时,编号423号的接警员按照处警流程,建议直接拨打当地110报警,并告诉报警人“有情况再联系我们”。

  第2次报警

  未留姓名男性

  当天傍晚5时27分,一位未留姓名的男性在沪使用座机拨打电话报警,称“有1个朋友去黄山旅游迷路了”。415号接警员仍旧按照处警流程请他直接拨打当地110报警。

  记者从录音记录听到,傍晚5时38分,为确认上述警情是否得到有效处置,423号接警员主动联系王小姐,询问她向当地110报警的情况。王小姐答复: “联系上了,我男友利用他手机的GPS定位功能,已将所在位置报给黄山当地公安局”。接警员于是询问了她男友的姓名、手机号码。此后警方多次拨打,但始终未联系上。

  第3、第4次报警

  被困者姨父罗先生

  上海警方接到的第3、第4次报警,分别为当晚的6时58分和7时10分。事后证实,报警人是施陈祖的姨父,也就是“揭秘”文章中所谓的“有影响力”的报警人。记者从接警单和通话录音中了解到,报警人并没有自报姓名和身份,自称收到外甥施陈祖于傍晚5时30分发来的求救短信,内容为“北纬30度07分 696秒,东经118度11分694秒,救命,有18人”。

  报警人说,接到短信后“怕是假的”,但经核实外甥确实去了黄山自助游,于是报警,认为“他们好像迷路了,或者翻车了”。接警员据此判断情况可能比较严重,马上要求报警人把短信转发到110短信报警平台。由于第一次发送没有成功,报警人于当晚7时10分第2次拨打了报警电话,并转发短信成功。

  在接警登记表上记者看到,为详细了解情况,接到报警后,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根据报警人留下的地址和电话,指派静安公安分局曹家渡派出所民警上门了解情况,了解到报警人姓罗。

  第5次报警

  被困者朋友陈先生

  当晚7时22分,110接到第5个报警电话,报警人陈先生称“有18个朋友在黄山可能出了问题,现在联系不上”。陈先生告诉接警员,他已向黄山警方报过警。接警员明确告诉他,黄山和上海警方会联系处理此事。

  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接到5次报警期间,指挥中心根据掌握的情况,立即启动区域警务联勤机制,将相关报警材料通报安徽省公安厅指挥中心,商请安徽警方展开搜救。

  “二姨父”罗先生

  曾是工人 去年离职

  警方表示,这起事件中的4名报警人并没有特殊身份,警方只是根据处警流程,规范、正常地处置,及时援救受困群众。其中媒体提到的“二姨父罗某”,正是第3位报警人罗先生。

  当事人罗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对于此次救援还是比较满意的,认为上海警方与安徽的联动较好,处置也得力。谈到网民所议论的“‘有影响力的二姨父’推动救援”的话题,他认为“很可笑”;谈到自己的身份,他没有多说,只是说自己“是个普通的下岗工人”。

  记者调查了解到,罗先生曾是本市某建筑公司负责建筑监理的普通工作人员,2009年离职经商,这可能是他把自己称作“下岗工人”的原因。(记者 潘高峰)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