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舆论界反思旅游市场恶性竞争弊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内地舆论界反思旅游市场恶性竞争弊端

2010年07月29日 21: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7月29日电(居璐)一则数月前拍摄的7分钟的网络视频,近日在内地舆论界引发骚动。它曝光了香港女导游因内地游客购物不足便加以辱骂的情景,同时,也把旅游市场恶性竞争的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事件源起最近多家内地电视台均播出了拍摄于今年3月的一段网络视频:车窗外不时闪过香港街景,一位女导游在车上辱骂内地旅客购物不足使她丢脸,并且恐吓威胁不购物的旅客“没饭吃”、“没地方住”,言辞激烈。

  视频播出后,当事香港女导游成为众矢之的。知名的天涯社区论坛上出现讨论帖,标题为《速围观:香港女导游把大陆客当孙子一样教训!》一时跟帖者众多,愤怒谴责不绝于耳。不少自称去过香港的网友说,个别香港导游存在“怠慢内地游客”的现象,其中也不乏“打击导游”和“抵制香港游”等呼声。

  据香港媒体报道,“辱客”事件曝光后,国家旅游局首发游港服务警示,同行斥她是业界之耻,有舆论甚至称她“魔鬼导游”。7月27日,一度“失踪”的香港导游李巧珍现身京城公开致歉。次日,北京当地出版的多家报纸,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出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田北俊的表态:2晚3天的香港地接成本,最低要500元到800元,“加上组团社的成本,一千多元是没法去香港的。”田北俊表示4000元左右的纯玩团才能够保证赴港游品质,实现“无强迫购物、无自费项目、无附加费”。

  同一天,《北京青年报》发表署名评论员文章称,旅游业历来竞争激烈乃至惨烈,部分实力弱、资质低的旅行社唯一可以倚仗的竞争手段就是竞相压低团费,以致竟有“零团费”、“负团费”的产品进入市场。

  在分析此次“辱客”事件的症结时,内地多数媒体认为,问题出在旅游业内的体制不完善和行业恶性竞争上。

  《广州日报》称,此事件祸起“零团费”。据该报介绍,目前超过八成的香港旅行团均为廉价团,旅行社和导游只能靠团员购物赚取回佣,平均每名团员需要消费数千元才能让旅行社和导游有钱赚。若团员购物花费未达到一定金额,导游和领队会倒贴给旅行社。

  窘迫的生存环境,也造成了部分操守欠佳的导游恶言对待不肯购物的旅客。内地各大新闻网站,纷纷转载一篇来自《新闻晚报》的“香港导游工作调查”,称香港导游倒贴钱管食宿,收入全靠游客购物回扣。该报道称,在香港,“购物团”十分普遍,“客团冲突”也不少见,香港导游的收入主要来自游客给的小费和购物点给的佣金及回扣,其中回扣是最大的收入来源。“地接社收到珠宝店给的回扣最高能达到70%。”目前绝大多数香港导游不但没有基本工资,在接团时,还要代支游客食住行的所有开支,然后再从商店给的回扣中赚回来。

  导游的气急败坏,游客的“死扛不买”,俨然是心存侥幸的买卖双方之间的一场“博弈”。对此,《北京青年报》评论文章表示,在游客与旅行社耐心和意志的较量中,游客们显然已占上风。

  虽然“购物团”饱受诟病,但关于导游辱客事件深层起因的讨论并未降温。29日《南方都市报》发表文章说,零团费不是旅游购物纠纷的根源。“真正的免费馅饼在市场环境下基本是不存在的,对卖家与消费者来说,这是一场愿打愿挨的公平交易。”

  文章就目前舆论矛头指向零团费旅游团发表了不同看法:生活中一些貌似免费的消费,如廉价的报刊杂志和免费的网络资讯,实际上消费者以收看广告等方式付出了成本。一般正规的旅行社会对购物团给出明示,事件中的游客似乎也知道自己参加的是购物团。但游客以没有明确购物标准为借口拒绝付出成本,是一种贪便宜的消费行为。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