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导游强制购物风波:立法能够管住潜规则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香港导游强制购物风波:立法能够管住潜规则吗?

2010年08月03日 09:17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导游阿花一再借用阿珍语录嘲讽团友 大公报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汹涌民意之下,在深圳暂避了几天风头的“恶导游”阿珍7月27日回到了香港,通过传媒公开向内地游客和香港市民道歉。香港长期实施自由经济政策,政府严守底线,除非形势紧急,不会介入或者干涉市场的定价行为。因此,可以大胆推测,特区政府不会去规制旅行社的“定价”,而是会让市场去自发调节,优胜劣汰。但同时会严格规范旅行社的“行为”,明文规定其不能做的事情并设定法律责任

  最近的香港导游强制购物事件,自从“阿珍辱骂内地游客”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就如同平静的池塘丢下一块巨石,点燃了网民火热的情绪。内地从南到北的十多家媒体异口同声,口诛笔伐;国家旅游局也很少见地发出了旅游警示;绝大多数民众都将矛头对准了“阿珍”。就连香港的主流媒体,也以“阿珍”为耻,认为这一事件使香港蒙羞。

  汹涌民意之下,在深圳暂避了几天风头的阿珍7月27日回到了香港,通过传媒公开向内地游客和香港市民道歉。阿珍的行径固然让人气愤,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把怒气都撒在阿珍身上又是否客观、公平呢?是的,在内地游客的眼中,阿珍是个恶导游;但在家人和朋友眼中,阿珍又是一个可怜的单亲母亲,是一个孤立无援、辛苦打拼的新移民;而在整个旅游产业链中,阿珍又处在最底层,不仅没有底薪,还要向旅行社交纳不菲的费用,只能靠购物回扣和游客小费来过生活。

  其实,强制购物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潜规则”,不仅是在香港,在内地的不少地方也是大行其道。我们与其情绪化地将矛头对准“阿珍”,不如理性、深刻地检讨一下两地的旅游监管制度,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再寻求治理之道

  罪魁祸首“零团费”

  “阿珍事件”发生后,各个方面都将矛头指向了“零团费”。旅游发展局资料显示,目前只有15%的内地访港团,是参加团费合理及品质有一定保障的优质诚信游,其余85%都是参加低团费的旅行团来港。不少低价团的团费连支付机票、酒店的费用都不够,但香港旅行社却乐此不疲地接待这些旅游团,甚至愿意支付“人头费”接团,原因就是可以将旅客带到指定购物点购物,赚回相当数量的佣金。部分旅行社为避免因旅客购物消费不足而亏本,更将风险转嫁至导游身上,要求导游垫付多方面的费用,或令导游以旅客购物来回扣支薪等;而导游往往因议价能力低,只好接受这些不合理条件。但此举却令导游有很大的诱因要求旅客增加购物,成为不断发生冲突的导火线。总之,“零团费”这种以“回扣”为主的经营模式,形成了旅行社、导游向旅客施压购物的恶性循环。导游和旅行社失去了为旅客提供旅游服务的角色,沦为替店铺提供客源的代理,有违行业的基本操守。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