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跨境家庭之无奈:福利难争取 他人岂知自家苦(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香港跨境家庭之无奈:福利难争取 他人岂知自家苦(3)

2010年08月03日 13: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来自重庆的杨太太,抱着容太太的儿子说起自己的家庭,一样无奈。 李望贤 摄 香港文汇报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赴港上学非易事 入名校更难

  父母总想给予子女最好的教育,不少赴港生孩子的内地父母,就是看中香港国际化的学习环境。不过,要想在香港获得优质教育并不容易,即使是本地学童都要为有限的名校学额“争崩头”,不知就里的内地家长更加一筹莫展。

    目前家住深圳的湖南衡阳人唐先生夫妇,便为今年两岁多的“港生”儿子的求学安排而烦恼:“我们希望他念名校,但是这些学校都离关口很远,而且很少招有内地背景的学生;如果回湖南念书,又很难解决户口问题。”

  唐太太在39岁时意外怀孕,并选择到香港生下儿子唐惠明。在内地做生意的唐先生解释说,自己很多朋友都选择到香港生孩子,觉得这里的医院服务水平较内地高,且当时妻子已属高龄产妇,来港生产会让人更加放心。于是唐太太从怀孕时便搬到深圳,在罗湖口岸旁买楼居住至今,现在每个月都会和儿子到港购物、看医生等。

  今年9月,唐惠明即将入读上水凤溪幼儿园。为了减轻儿子跨境上学之苦,唐先生夫妇特意选择了下午校,好让他不必做起早赶晚的“鸭仔团”。但最让他们烦恼的是数年后升小学的安排,“香港的教育素质和方式都比内地优胜,当然希望孩子能留在香港念书。可是最好的名校都在市中心,我们能挤进去吗?”唐先生曾打算在名校周边买楼,方便儿子入读,但认为现时香港楼价高企、根本买不来,且自己的生意都在内地,很难全心留港照顾儿子。他们最希望香港能够提供较多宿位的好学校,让儿子得到妥善的照顾。

  港人许先生和内地妻子在港育有一子一女,目前均在屯门住所附近的小学和幼儿园就读。许太太表示,子女入学前都在深圳生活,到儿子要报考小学才迁返香港,希望让孩子接受香港的优质教育。她回忆指,当时为儿子报读了1间Band 1名校及几间直资英文名校,但一轮奔波后全部都没有录取,“那时我才知道入读要计分,如果我早知有牧师推荐可以得最高分,我一定会入教会,但是已经迟啦,结果好多项都是零分!”

  许太太续称,与其只能够等派位入读一所陌生港校,倒不如回内地就读,“内地好学校很多,而且可以托熟人介绍入学,不用计分排队。”她指未来很有可能安排孩子转回内地就读寄宿名校,但许先生则担心内地教学质量虽有保证,但是社会风气不如香港,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内地社会治安欠佳亦是家长送孩子来港的重要原因。深圳人李小姐和丈夫在当地经营一家眼镜店,但平时她所有精力都花在照顾于上水培幼幼儿园就读的5岁女儿身上,“前阵子有些小孩被绑架撕票,让我很担心,连让女儿到家楼下玩耍都提心吊胆。但是香港就好很多了,只要一踏入关口就会安心些。”李小姐的女儿曾在深圳的幼儿园念了1年半,比较起来香港教师对学生更加尽心尽责,故她无论如何都会让女儿继续在港升学。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