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专家剖析马尼拉劫持事件:这样营救太"业余"(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谈判专家剖析马尼拉劫持事件:这样营救太"业余"(2)

2010年08月25日 16:2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还有哪些失误?

  ●行动预案是个“糊涂账”

  谈判僵持之下,菲警方没有做好突击预案。王大卫对本报记者分析,通常情况下,在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下,指挥官会根据现场情况设计多种不同的突击预案。“但从后面的表现来看,这是个糊涂帐。”

  反恐问题研究专家梅建民分析,警方后来强攻的理由并不充分,门多萨的愿望是比较容易满足的,他的行为与极端恐怖分子的行为有天壤之别,他要求复职、赔偿,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谈判解决的问题,进而平息事件。

  “最终演变成不得已的强攻,说明菲警方完全没有掌握现场局势。”梅建民说,类似事件中不得已的强攻,都会做出闪电战的预案,让嫌疑人根本没有机会反抗伤及人质,但后来攻进大巴车,花了整整一个多小时。

  ●突击行动前没有进行仿真演练

  未见媒体报道菲律宾警方有行动前的模拟演练。王大卫教授对本报表示,真实的环境永远充满危险和混乱,但高仿真的模拟训练可以让人在混乱中作出正确的决定,而且警方会有电脑模拟、沙盘等工具举行仿真演练,但后来菲警方的突击毫无秩序。

  梅建民告诉记者,在伊朗大使馆、法航139号班机劫持人质事件中,无论是英国SAS特种部队、或以军临时组建的突击队,尽管在实际营救中用时非常短,但他们在事前都进行了精心的行动策划,甚至搭建模拟场景进行事前演练。

  ●营救突击没有在第一时间展开

  在第一声枪声响起后,10分钟内没有任何实际营救行动。王大卫表示,前线指挥官应得到充分授权,如果恐怖分子杀害人质,按照最后一套预案,进攻就立即开始。

  ●没有专业训练素养

  梅建民说,菲律宾警方的三次行动———“破窗”、“拉门”、“钻门”,每次动作之间都是漫长的等待。

  整个行动,由始至终,可以看出营救部队完全是没有经过相应的训练。

  “从他们的动作和对大巴结构的熟悉程度,怀疑他们直至接到行动命令的前一刻都没想过要怎么攻上车,完全没有行动预案,见一步行一步。”

  ●救援设备不专业延误时机

  反恐专家李伟告诉记者,执行这次营救行动的菲律宾特警缺乏相应的专业装备。意大利制92F手枪、美制M16自动步枪、盾牌、大铁锤,是警方的全部装备。

  “美制M16自动步枪,枪身长约1米,并不是适合在狭隘空间内使用,这可能是营救过程中,持长枪的菲律宾警察没有进入车内意图的原因,而M16使用的是5.56毫米小口径自动,不适合用于拯救人质行动。”

  在行动过程中,有警员多次往车内扔荧光棒,从画面上看,竟没有一名警员的手枪或步枪装备了战术手电。而意外打开旅游巴士车后的安全门,却因为安全门距离地面过高,一时找不到方法迅速攀入车内,连简易梯子都没有。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