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仔的年轮 香港的印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湾仔的年轮 香港的印记

2010年10月15日 00: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香港10月14日电 题:湾仔的年轮 香港的印记

  作者 贾思玉

  湾仔夹在中环与铜锣湾之间,在这里,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密密匝匝将新与旧、华与洋、情与利、天然与人为、喧嚣与隐逸等等,织就网中。其混杂多元堪称浓缩的香港,但层次明晰,如鲜活的发展史陈列,默默述说着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湾仔意为“小港湾”。百多年前,香港开埠之初,坊众及渔民于该区皇后大道东集资建庙,供奉海神洪圣大王以保平安。后因城市发展,湾仔的海岸线随填海的进行不断北移,原坐落海边的庙宇于是一步步退居内陆。

  从1850年代的湾仔道,到几十年后的庄士敦道,再到上世纪前半期的轩尼诗道、骆克道、告打士道,及至会议道,好像一道道年轮,由南向北层层铺展,而错落其间的地标建筑--不仅留驻时代风貌,且令被岁月覆盖的海岸线依稀可辨,形成一条于其他地方不复多见的历史脉络。

  香港年代最久远的邮政局建筑,旧湾仔邮政局在1913年落成,如今已被划为法定古迹。置身这座金字顶建筑前,与山墙及灰塑同呼吸,彷佛能够穿梭时空。

  另一处享负盛名的蓝屋,位于石水渠街上,是香港现存最古旧的唐楼之一,饱经风霜的外墙散发着怀旧气息。

  还有包豪斯风格的湾仔街市,老广州式的骑楼和昌大押……均承载文化记忆,从中可窥见昔日湾仔的痕迹。

  代表“新湾仔”生命力的是陆续建成的香港艺术中心、演艺学院、会议展览中心、金紫荆广场……它们构筑了湾仔人文与商业的面向。

  这里亦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矿藏,各个时代不乏寻宝及开采者。上世纪60年代,改编自小说的电影《苏丝黄的世界》演绎了香港的“异国情调”,里面讲述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片中大量移步换景的镜头正是以酒吧林立的骆克道为背景。到近年的歌曲《喜帖街》(即利东街),影片《月满轩尼诗》等,则干脆是“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了。

  湾仔是香港最早开发的老区之一,城市发展带来区内空间面貌的改变,尤其在纵向的湾仔,港人引以为傲的维港风光随填海工程而不断“升级换代”。

  香港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原香港大学地理及地质系主任薛凤旋教授认为,香港的自然条件和城市发展格局有利于大规模填海,同时,维港两岸平地不足,在中心区填海加地便成为有效的城市扩展方式。

  填海是贯穿湾仔人记忆的“主轴”,那一湾维多利亚港则见证并成就了这座城市的奇迹。在本土作家潘国灵看来,湾仔是处时空压缩的所在,好像一则城市寓言,浓缩香港一路走来的故事。

  将来怎么样?薛凤旋说,“香港土地金贵,以填海来增加土地供应仍有必要,但如果继续在维港两岸(填海)就不应该,甚至不可饶恕。”(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