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评论:去香港打疫苗,无关通胀有关福利

2010年11月16日 09:3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深圳近日感冒患者急剧增加,香港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计划本月已开始执行,深圳部分市民携孩子赴港接种流感疫苗,他们认为香港的价格和药效更具吸引力。香港疫苗的副作用更小,并且价格只需180港元,比内地少40元。(《广州日报》11月15日)

  从“去香港打酱油”到“去香港打疫苗”,对于深圳市民而言,因为毗邻香港而沾香港的光,得香港的实惠,不失为一件幸福的事儿。不过,假如认为“去香港打酱油”与“去香港打疫苗”这两件事儿没有任何差别,都不过是“钱往价低处流”的正常经济现象,则可能忽略了酱油和疫苗背后的本质差别。

  深圳市民赴港消费渐成气候,的确更多来自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不过,酱油或许可以归于此类,疫苗恐怕并不能简单的与之划等号。事实上,相比定价市场化的酱油,疫苗更多来自行政化的定价。假如说酱油价格的“深港倒挂”是缘于国内物价上涨的话,同一时期,内地的疫苗价格,其实并未因通胀而水涨船高。深港之间疫苗价格的差异,显然并不能和酱油一样归于物价因素。

  事实上,香港疫苗的价格优势,不仅仅是因为港府对疫苗的资助和补贴力度大,因为内地客在香港注射疫苗,并不能享受港府的补贴和资助。即便剔除免费接种人群不论,甚至撇开受资助的小童和长者分别可以获得80港元和130港元的注射疫苗资助不说,就算是没有资助资格者,180港币的价格依旧比深圳便宜40元。这样的价格优势,其实与通胀无关,而完全缘于疫苗定价上的差异。

  同类疫苗,内地不仅对孩子之类的特殊群体没有免费和补贴政策,甚至直接定价也高过香港,并不意味着国内的医疗保健机构从中赚取了高额的利润,因为它们并不掌握疫苗定价权。内地疫苗价格高于香港,更应从医疗保健体制上寻找原因。相比港府在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上的投入力度,内地实在难以望其项背,这固然有财政方面的因素,但同样也有政府责任与理念上的差别。在预防类疫苗上,政府本该承担更多成本,政府职能的缺失,最终导致疫苗价格的“深港倒挂”。

  从这个角度看,“去香港打疫苗”不能简单地视作“去香港打酱油”的新版本,公众的卫生保健福利应该如何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与投入中的政府责任与角色定位又该如何取舍,更应有所反思才是。武洁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