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澳门高教掠影:自主办学呈特色 素质培养抓得紧

2010年11月19日 09:4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说起澳门,人们大都知道有个澳门大学,实际上澳门的大学还有不少,现在包括澳门大学在内共有10所大学。这些大学坚持国际眼光,从社会需要出发,突出教学特色,使澳门的高等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风貌。

  自主办学呈特色

  为了解相关情况,记者到澳门特区政府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走访。该办副主任郭小丽博士介绍说,我们这个机构是协助特区政府管理澳门高等教育的一个职能机构,是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辖下的局级部门,人员虽不多,工作量不小。

  澳门共有10所高等院校,其中公立的高等院校有4所,分别是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旅游学院和澳门保安部队高等学校。私立的高等院校有6所,分别是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澳门高等校际学院(2009年12月更名为圣若瑟大学)、澳门镜湖护理学院、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管理学院和中西创新学院。这些高等院校共提供263个高等教育课程,包括博士、硕士、学士和高等专科学位等课程。近些年来,这些院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这些进展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郭小丽副主任说,各个学校都加大了投资,造就了更佳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从全球范围聘请了一些优秀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加大了改革力度,比如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里葡萄牙语教学很出色,有的院校就加大了中葡翻译课程的力度,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受欢迎。又如博彩专业课程,在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上下功夫,受到社会的肯定。

  记者了解到,澳门的高等院校一直坚持自主办学,对于社会迫切需要的专业大力扶持发展。旅游学院是全球第一所获得世界旅游组织认证的优质教育机构,也是一所公立高教机构,专门提供旅游、文化遗产、酒店、会展、零售和市场推广等课程。

  与内地合作出新章

  澳门回归以后,澳门高校进一步拓展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记者从高教辅助办公室了解到,这些交流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立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2009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澳门特区政府以租赁方式,取得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约1平方公里)的土地使用权至2049年,并授予特区政府对横琴新校区实施管辖。这样就使澳门大学维持现有办学理念及管治体制,展开长期的发展规划。

  招收内地学生。2009年,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旅游学院、澳门科技大学、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和澳门镜湖护理学院继续获国家教育部批准到内地25个省市招生。2009至2010学年报读上述6所院校的内地学生达8822人,注册人数为1732人。

  积极开展与内地高校的交流。在2009年交流活动格外频繁。郭小丽副主任如数家珍地介绍道:3月,内地36所高校代表来澳门访问并参加高等教育联展;5月,内地一些高校与澳门大学合办“冲突对话与文明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6月,中央驻澳门联络办与澳门一些大学合办“澳门高校中青年教师骨干研习班”;7月,与广东省文化厅及香港民政事务局联办“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10月,又邀请江苏省高校师生访问团来澳门访问……她自豪地说:“这些活动密切了澳门与内地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澳门各高等院校还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各种各样的研讨会、学术座谈会经常举办。这些活动也开阔了师生们的眼界。

  素质培养抓得紧

  澳门各大学一直很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坚持在课余生活中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力度不断加大。

  这类活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举办各种比赛、讲座等,另一种是推行“澳门高校学生义工计划”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校方积极组织,周密安排,学生们踊跃参加。如去年为庆祝国庆60周年,高校先后举办了“庆祝国庆60周年国情讲座”及写作比赛、摄影比赛等,参加的学生很多。

  “澳门高校学生义工计划”系列活动,已举办了多年,每次都有很多学生报名参加。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探访儿童之家、长者护理中心和盲人重建中心等,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使学生们增长了见识,培育了爱心。

  “参加这些活动会不会影响学业?”在采访时,郭小丽副主任介绍道:“不会的,相反,参加这些活动使学生们的人文素质得以提高,对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很有好处。”

  记者了解到,在澳门各个高等院校里设置的奖学金很多,生活困难的学生都能得到资助,而且各个院校的学生毕业后都能找到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工作岗位。这些条件都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现在各高校的管理层信心足、干劲大;学生们学习刻苦,这就像两个引擎,共同促进着澳门高教事业向前发展。(刘国昌)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