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人民币在港很值钱" 内地游客蜂拥香港狂购厕纸(3)

2010年12月07日 14:50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原因篇

  港货为何这么“抵”?

  原因1

  低价为抢香港市场

  众所周知,香港的副食品大部分是内地生产的,同样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但是香港和内地市场的升幅却不相同。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同样品牌的产品,如李锦记早已在广州市场提价。超市的调查数据显示,前段时间该品牌已经上调部分产品价格10%左右,但是其产品价格在香港市场还没有动静,这是为什么?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可能是由于李锦记一向在内地市场走中高端路线,保持了一定的高毛利,所以其考虑反哺香港市场,令该品牌的产品能够以低廉的价格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还有食品供应商分析,可能是厂商在不同市场作出的战略调整不一样,有的在香港市场就是需要做一种品牌效应,所以必须低价占领市场,走薄利多销的路线。而当这些厂商要进入内地零售领域时,有一道出口香港市场的护身符更增加了谈判的砝码。

  原因2

  税收政策拉开价差

  香港市场里很多在内地生产的生活用品的价格也比广州超市里便宜。相同品牌的蚝油,在香港超市的价格比广州便宜一半,生活用纸也便宜三分之二左右(具体见表格)。如果要算上广州城镇单位职工月均工资(2009年为3780元)和香港人均月工资(2009年约为9700元人民币)的话,这个差距就会更加明显。

  对于粤港两地出现同货不同价的怪象,12月6日,中山大学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教授分析认为,恐怕一个主要原因是两地税收政策不同,香港有免税政策,并且超市的货源比较广泛,进口的商品会更多一些,如果内地商品价格贵的话,超市会选择进口商品。“比如内地苹果贵,超市会直接从国外进口,由于享受免税政策,价格会比内地超市购进的便宜。”林江分析。

  广州市一位调味生产企业的老总则认为,粤港两地市场还无法做到一视同仁,导致内地人不得不吃贵价酱油。内地的生产企业出口香港的部分生活用品可以享受出口退税的优惠。拿酱油为例,出口香港的酱油就可以享受到15%的出口退税,按照一般酱油生产厂的酱油出厂价的毛利在15%—20%计算,在香港市场即使按照广州市场价的85%来卖,厂家也不会亏本。这样,国家的补贴,让香港等境外市场得到实在的益处。

  原因3

  内地中间环节提价

  就算税收有优惠,最多也不到20%,但是目前广州市场一些同货源的商品比香港足足贵了一半有多,这又为何?一位知情人士说,问题主要出在流通环节,有中间商趁机提价赚钱。

  谈到毛利,包括李锦记在内的多家调味品生产企业纷纷表示,在这样一条长长的产业链上,生产企业的毛利并不是最大的,而中间商和零售商可能是这次升价潮中赚大头的一方。

  有调味品生产商告诉记者,一般调味品的生产毛利在10%—20%,而在流通渠道就要吃掉30%左右的毛利。如一瓶500毫升的酱油,出厂价3.8元—4.5元,到了零售市场价格就要6元—7元。

  知情人士还透露,一方面中间批发商赚取了一定的毛利,另一方面零售终端也在分一杯羹。一般大型超市的进场费都在几万元到十多万元不等,近两年逐年上升,加上海报费、条码费等其他管理性收费,有的超市每年的费用超过20万元。此外,超市还有另外一笔费用,就是在超市促销的时候一般超市和厂商都要让出30%的利润。因此,超市的进场费再加上销售返点,还没上柜台,日用品的成本已增加不少。

  还有知情人士说,也有一些批发商趁着涨价的时机,伺机提高价格,比如当批发商了解到厂家计划涨价的时候,就提前购进低价的产品,等到厂家一出升价通知,就立即将囤货全面升价,以此浑水摸鱼。

  原因4

  盲目认为质量有别

  林江说,市民到香港扫货,追逐价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因素,就是很多市民都认为,港货的质量比内地要好。  

  “现在到香港、澳门买生活用品便宜很多,质量也好很多,款式又多又新。”网民小宝一口气用了“三多”来概括她到港澳购物的原因。而记者在聚集了扫货达人的妈妈网QQ群里了解到,有一半的妈妈认为香港的一些日用品、食品质量更有保障。上周末刚去香港扫货的任女士就告诉记者,在香港买日用品时要看清商品上的条形码,通常第一个数字是6的,就表示是在内地销售的货物,4开头的才是在港澳台地区销售的。“我只买4字开头的产品,心理上觉得这些产品更安全可靠。”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内地企业生产的产品在香港市场的质量和内地市场是一样的,只是规格或者口味可能有差别,不能盲目认为香港商品的质量就一定比内地好。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