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惊鸿一瞥,痴迷到底——访手托木偶粤剧传承人陈锦涛

惊鸿一瞥,痴迷到底——访手托木偶粤剧传承人陈锦涛

2022年01月18日 12:4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惊鸿一瞥,痴迷到底——访手托木偶粤剧传承人陈锦涛
    广东手托木偶粤剧传承人、香港华山传统木偶粤剧团主理陈锦涛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摄

  中新社香港1月18日电 题:惊鸿一瞥,痴迷到底——访手托木偶粤剧传承人陈锦涛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台前戏班演的这出戏叫《一把存忠剑》,三个装扮各异的木偶在锣鼓声里灵活地扭头、抬臂,配合着甩水袖的婀娜,顾盼生姿。广东手托木偶粤剧传承人、香港华山传统木偶粤剧团主理陈锦涛坐在一边目不转睛地看,搁在桌面的手指打着节拍。

广东手托木偶粤剧传承人、香港华山传统木偶粤剧团主理陈锦涛和他的剧团艺人合照。<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韩星童 摄
广东手托木偶粤剧传承人、香港华山传统木偶粤剧团主理陈锦涛和他的剧团艺人合照。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摄

  这场景很像他八岁时,专程搭车北上,在广州文化公园,仰头望着戏台上张弛有度的英雄争霸、欲语还休的传奇爱情,惊鸿一瞥,从此痴迷到底。“那个年代没有录音机,没有相机,但配乐、故事情节、艺术形式,我看一次便入了脑,很久都不会忘记。”回家后,他常找来几个玩偶,自唱自演。

广东手托木偶粤剧传承人、香港华山传统木偶粤剧团主理陈锦涛向<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展示他所收藏的木偶,当中木制的木偶已有约150年的历史。<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韩星童 摄
广东手托木偶粤剧传承人、香港华山传统木偶粤剧团主理陈锦涛向中新社展示他所收藏的木偶,当中木制的木偶已有约150年的历史。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摄

  陈锦涛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拖着一个行李箱,里面是各式身穿戏服的木偶,他一一取出,整齐地依墙摆放于桌面。“这几个木偶最老的已经有150年历史了。”他说这话时,目光一刻未从它们身上离开,更细心地帮木偶理了理衣角。

  广东手托木偶是古老的木偶品种之一,手托木偶粤剧主要在打醮期间或庙宇重修开光时上演。自古以来,当地人相信木偶能驱邪,剧团为了保护演员,都会在醮会中先演“木偶戏”,以娱神酬神,再演“人戏”。

  “在粤剧界,木偶班常被称为‘师傅班’。”陈锦涛解释,这是由于木偶班的人通常身兼数职,精通吹(吹管乐)、打(敲击乐)、弹(弦乐)、唱(演唱)及做(操作木偶演出),不少人甚至还会撰写剧本,他便是这类“全能艺人”之一。可惜现时很少艺人能精通全部行当,一般是“能唱不能演”,或“能演不能唱”。

  陈锦涛是个行动派,说着就提起手边一个旦角木偶,嘴里模拟锣鼓声,踏着细碎步伐亮相,“木偶戏也注重步伐,步伐代表了功架,生角就要走出威武之感,而花旦又要走出女人模样。”木偶艺人还可通过操作复杂的“手机(控制杆)”,令木偶呈现不同的神态动作,如鞠躬作揖、挺胸摊手等。

  陈锦涛是在1983年才组建了剧团,入行已过而立之年,在那之前他做过地盘,也打过零散工。剧团开张大吉,却出师不利,“原本是一场大戏,结果下大雨被取消了。虽说特区政府有补贴,但心里还是感到有点凄凉,怎么一开张就这样。”一位相熟的教授对陈锦涛说:“你不要迷信,要发展你的艺术追求,顶落去(撑下去)。”

  为那句“顶落去”,陈锦涛撑了41年。撑过传统文化被现代潮流远远甩在身后近乎必然的式微,撑过“无工开”的恼人疫情,“一年只做了两台神功戏。”幸好,他等来官方的支援——手托木偶粤剧被纳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剧团得以获取赖以生存的资源和发展空间。

  许是这么多年举步维艰的打磨,陈锦涛整个人透着股坚定乐观,和并不囿于陈规、愿意接受转变的宽怀。

  “传承”是陈锦涛挂在嘴边的话,所有能达致这一目标的事他都乐意做,他与香港特区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合作开设手托木偶粤剧展览之余,还参与授课。“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完)

【编辑:杨彦宇】

港澳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