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过往消费模式变化 珠三角居民组团赴港消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深港过往消费模式变化 珠三角居民组团赴港消费
2010年05月13日 09: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深圳超市纸巾价格飞涨,同款纸巾价格已超越香港。图片来源:文汇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5月13日电 香港文汇报今日在要闻版报道,内地物价上扬,人民币持续升值,深港过往易城消费的模式悄然发生变化。在港币越来越“不值钱”之下,港人不但北上消费次数大减,部分港人甚至回流香港居住;而深圳人赴港购物的清单也再不限于奢侈品和世界名牌,一些进口日用品也成为首选,不少深圳、惠州、东莞、广州等珠三角居民借着“个人游”便利,纷纷透过网络“并团”或“并卡”组团南下香港消费,隐约形成“一江春水向南流”景象。 

  记者在深圳罗湖翠竹华润万家看到,许多日用商品比上月涨价不少。以国产东北大米稻花香为例,5公斤装价格由以前每袋人民币51元上升至目前的81元,涨幅高达37%。在此购物的退休港人袁先生表示,家住屯门,往来深圳方便,过去每周最少到深圳购买日常用品一次,现在改为2至3个月才来一次,深圳的物价比往年至少上涨了一成半以上。

  袁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维达厕纸,10卷卖29.9元人民币,相当于近35港元,而同类型的厕纸在香港也不过28港元。牙膏、米、油等日用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幅。她说,过去常经深圳湾口岸到蛇口买熟鸡,往常人民币12元一斤,每次至少带回4只,现在已加到15元一斤,最多只购买1只。“很多东西的价格都和香港非常接近了,算上汇率差价,在香港买可能还要划算。”

  与袁太一样,方太和一帮姐妹团以前常常结伴来深圳消费和购物。她表示,与香港比较起来,现在深圳的蔬菜、水果、杂粮等食品物价成倍上涨。平日常去布吉生果园买水果,现在香梨、西瓜和香蕉等涨价不少,其中香梨在去年同期每斤只卖人民币5.4元,现在却卖到6.3元,涨幅17%;黑美人西瓜每斤去年同期卖2元,现在为2.5元,上涨逾25%。

  方太称,大蒜从每斤4.5元涨到了7元,价格比猪肉还贵,4个苹果就要近13港元,现在食品和日用品实在不敢在深圳买。“过去每次2个手推车、背1到2个购物袋都是装得满满的回港,现在手提1到2个环保袋就能搞定。”方太的姐妹团成员也从20多人降至5人。“大家都不愿意北上买东西了,又累又不划算。”

  之前,深圳因房价、物价都比香港低,许多港人选择在香港工作,在深圳生活。也有港人将深圳作为周末度假放松的好去处。现在,这种生活模式也因内地物价上涨而面临危机。家住皇御苑一期的黄太表示,先生是上水一家制衣厂的主管,过去每天都回到深圳家中,现在因为这里物价上涨,已经长居香港工厂宿舍,甚至有意安排太太与子女一同返港生活。

  港人梁先生一家在布吉可园有100多平米单位,以往家人每逢周五就到深圳过周末,这种深港“双城”生活已经持续了3年。但今年春节后,梁先生和家人长期留在香港。他说,过去贪图深圳生活成本低、生活空间比香港大,但是现在物价上涨,在深圳吃饭、娱乐不比香港便宜,甚至比香港还贵一两成,加之全家4口往返交通费用,双城生活成本太高。因为不舍得将房子出租,可园的房子虽然家具一应俱全,但已经有4个月无人居住。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娜】
    ----- 港澳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