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称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助港搭上经济发展"高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港媒称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助港搭上经济发展"高铁"
2010年04月08日 15: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香港4月8日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与广东省省长黄华华7日在国家领导人见证下,于北京签署《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为粤港合作定位。香港各报章8日普遍对此作显著报道。此间媒体认为,这一协议令香港正式取得搭乘国家经济发展的“高铁车票”,而落实协议仍须倍加努力。

  《明报》认为,主观需要和客观情势,都使粤港无可避免一定要合作,才有足够体积和体质应付竞争。新阶段的粤港合作要从既有模式另辟蹊径,框架协议揭开了粤港合作新一页。该报认为,透过协议,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定位更加稳固。“粤港金融合作区域”,严格而言是为香港而设。就看香港能否利用来发挥优势,创造粤港双赢、国家有利的局面。

  《经济日报》的社评说,协议的签署,令香港正式取得搭乘国家经济发展的高铁车票。协议为香港提供了进入内地尤其广东的具体路径。但香港能得益多少,还视乎是否敢想敢干,以及港粤能否衷诚合作,携手跑赢激烈的区域竞争。

  《大公报》社评认为,这一协议是全国以至东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区域协作安排。但协议签署只是有关发展的正式起步,今后在落实协议时仍须倍加努力,考验与挑战仍在后头,任重道远,对此港府以至全港上下均须有所了解。香港必须加快发展,特别是推动经济的升级转型。广东尤其珠三角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发展再上台阶,如香港不积极提升则难与水平日高的北邻配合,到时不单谈不上真正合作,且怕还将掉队。

  《文汇报》社评说,协议用“两制衔接”和“两地融合”的新思维,代替了过去的“两制脱节”、“两地分隔”的旧观念,并包括了许多政策突破和制度创新,对粤港合作赋予了新内涵,是粤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里程碑,是“一国两制”实践的新发展。落实协议最困难之处,在于双方利益协调。粤港双方必须坚持平等协商、互利双赢,才能达至双赢;落实协议最关键在于具体执行。港方应增强对协议的执行力。

  《香港商报》的时评说,官方首次正式确认粤港金融合作应以香港为龙头,以珠三角为支撑的战略定位。实事求是地明确分工关系和合作指引,有利发挥两地长处,配合协调,催生优势互补效应,推动整体发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应表现出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和长远广阔的眼光,真正扮演好金融龙头的角色,与广东互惠互利,携手共进,而非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星岛日报》也认为,协议当中最为港人注目的,是以香港为金融龙头的两地合作,协议所提及其它方面的广泛合作,尤其是产业提升和缔造珠三角优质生活圈,蕴含的绿色发展机遇,也非常值得把握。曾荫权形容协议为各大门小门提供了钥匙。该报说,有了钥匙,扭不扭开则在人为。港人和港企探寻发展机遇,要是能够如金融合作般,针对粤方的经济转型需求,找出双方互利的项目,应可事半功倍。

  《信报》的社评提出,为了令粤港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市场,让人、货、信息、资金等可以自由流通,两地之间的头上和阻隔应该愈少愈好;如果朝着两地融合的方向走,政府必须扮演相当关键的角色;但政府的功能应该维持在创造合作环境、减少无谓的人为障碍。(完)

    ----- 港澳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