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漫话:跑马地墓园游踪 阅碑忆史风景独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香江漫话:跑马地墓园游踪 阅碑忆史风景独特
2009年04月03日 16: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香港跑马地的回教坟场。 余瑞冬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社香港四月三日电 题:跑马地墓园游踪 阅碑忆史风景独特

  中新社记者 陈伊敏

  在商厦林立的港岛跑马地,有一片古老幽静的墓群。一边是车水马龙的闹市,一边是宁静的安息之地。石碑丛林与水泥森林,只是咫尺之遥。

  清明时节,墓园人影渐多。墓前的鲜花,静静地倾诉对亡人的追念。而墓群对面的“快活谷”跑马场,则“马照跑,舞照跳”。

  回教坟场、天主教坟场、香港坟场、巴斯坟场、印度坟场、犹太坟场在此和谐共处,部分坟场建于香港开埠初期。它们是不同宗教、民族的港人或香港过客最后的归宿,百多年来不受周边城市发展所扰,见证香港的变迁。

  跑马地坟场群,鸟语花香。一些热衷历史文化的人把这里视作寻幽探秘的好去处。专业生态文化讲解员吴泳攀为记者导赏,漫游这片独特的人文风景。踱步墓园之间,细阅碑上文字,仿若回到十九世纪,与逝去的名人隔空交流。

  吴泳攀说,这里是被遗忘了的香港珍贵文化遗产,坟场有助了解不同宗教和不同种族人的葬俗和生死观,反映香港是多元文化组成的社会;而且,每个墓园都长眠着一些对香港甚至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的人物。

  日本人明治年间在香港的活动、波斯拜火教徒为何从印度来香港、二战时犹太人在香港经商的足迹……这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故事。

  历史最悠久的香港坟场是欧式花园墓地,于一八四五年正式开设,其中的小教堂也在同年兴建。这里葬有开埠初期的港府要员、知名传教士、孙中山先生的师友等。

  吴泳攀告诉记者,不少长眠于香港坟场的先人赫赫有名,譬如:香港二十世纪上半叶最富有及最有影响力的商人何东,孙中山的老师何启,跟随太平天国南征北战多年的洪秀全之侄洪春魁,在香港建立了庞大商业王国的亚美尼亚商人遮打爵士——香港唯一有两条街道以其名字命名的人物,革命团体兴中会的首任会长、与孙中山一同策划广州起义的杨衢云。值得一提的是,杨衢云在中环结志街被清吏买凶枪杀,当时为免遭清廷再施毒手,这位革命烈士墓碑没刻任何字,至今只有编号。

  回教坟场,墓碑上看不到照片,亦没有花巧的装饰,亲友不会向亡人鞠躬,亦无鲜花和祭品。伊斯兰教不拜偶像,唯一尊崇和敬拜的只有真主安拉。伊斯兰教讲究薄葬,提倡节约从简,不分贫富贵贱,不许有任何陪葬品,一视同仁。

  传统中国人,若非重阳清明等扫墓日子,甚少踏足坟场,伊斯兰教却鼓励人们多游墓园,希望生人受前人的经历感染,从而思考生命的意义。

  花香袭人的巴斯坟场,如闲逸的公园,偶有来客在坟场的亭子内吹奏洞箫。犹太坟场被跑马地住宅区的高楼大厦包围,依然独具宁静,还有一个漂亮的喷水池。

  天主教坟场内,墓碑形态各异,错落有致,精美而深含象征意义的雕像引人入胜。生者用不同形象的雕塑追忆亡者,以十字架、断柱和天使雕像最为常见。原来,死于非命或未能善终的亡人,墓前有断柱,除了象征生命骤然逝去,还象征有另外半条无形的生命延伸至天上。

  一代巨星林黛的传奇一生,天主教会在香港和中国的传教史等,在天主教坟场里可溯寻蛛丝马迹。坟场的门刻有一对经典对联:“今夕吾躯归故土,他朝君体也相同”,是港人熟悉和传诵的名句。

  吴泳攀说,墓园之行,须怀谦卑和尊重的心去探索,不可扰乱清幽。因此,有团体考察时,每趟限制二十人之内,且不能在坟场范围内使用扩音器。他不忘提醒,游墓园时穿着需庄重,特别是在回教坟场,男士需穿长裤,女士需要戴头巾,遮盖头发。

  旅游作家邹颂华对记者介绍,西方对死亡的话题并不那么忌讳。在阿根廷、法国、波兰等,墓园常常成为文化景点,到名人墓园去瞻仰的人络绎不绝。

  清明时节,孝子贤孙可扫墓一尽孝道表感恩之情,亦不妨在墓园一尝文化散步,抚摸历史,参悟生死。(完)

【编辑:魏恒
    ----- 港澳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