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港产合拍片占据"半壁江山"(2)

2008年08月04日 10: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三国。(人民日报海外版)

  得到更大的创作空间

  “九七回归”之后,香港电影的创作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电影人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港英当局时期,电影人很少能触及民生,大多抱着不谈现实、少关民生、不碰政治的态度。体现在拍摄中,疯狂喜剧、闹剧,黑帮片、警匪片、武侠片、动作片、古装片、僵尸片、鬼片等脱离现实的商业片类型盛行。

  新世纪,表面上看是内地巨大的电影市场和香港电影自身的深厚传统促成了香港电影的恢复与繁荣,但实质的因素却是香港回归后,香港电影人有了一个更加自由的创作环境,真正做到反映香港现实,表达香港人的生活体验与现实情感。1997年的《香港制造》,1999年的《喜剧之王》,2001年的《麦兜故事》,2003年的《大块头有大智慧》,2004年的《功夫》、《新警察故事》、《江湖》,2005年的《头文字D》、《如果·爱》,2006年的《伊莎贝拉》,2007年的《老港正传》,这些影片都以自觉的香港意识和对香港人的生存状态、精神风貌的真实表现,赢得了两地观众的认同,尤其是动画片《麦兜故事》,以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表达了对香港的致敬之情,是继1973年表现港人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电视剧《狮子山下》之后,最能代表香港人逆境自强精神的艺术作品。

  在进入内地市场后,港产片明显地淡化了鬼怪片、僵尸片、疯狂喜剧等比较“无厘头”的类型,在传统警匪片、武侠片的类型基础上,渗透进更多的内地元素,包括具体生活场景、人情世故,影片的情感倾向也更为严肃,也少有血腥、恐怖的画面,这在《无间道》、《门徒》、《铁三角》等的演变过程中袒露无遗。

  从传统中汲取养分

  香港电影一直与内地电影息息相关。1913年,黎民伟在香港拍摄的《庄子试妻》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李翰祥导演为代表的历史剧和80年代的类型电影,开辟了香港电影自己的道路,形成了善于讲一个传奇故事,善恶对比鲜明,重煽情,明星出演的电影传统,并且培养了众多的电影专业人才,如商业片导演吴宇森、王晶、杜琪峰、刘镇伟、刘伟强、徐克、陈嘉上;文艺片导演严浩、陈可辛、关锦鹏、尔冬升、谭家明、王家卫、陈果等。他们的创作吸收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传统的精华,故事精彩、表演自然、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拿周星驰的新片《长江七号》来说,这虽然是一部与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影片《E·T》相似的科幻片,但是,无论从情节、人物,还是表达的主题来看,都是一部扎根于香港现实的写实主义力作。影片中父子俩苦中作乐,穷而不丧其志的达观精神,也让观众怀念上世纪30年代的《渔光曲》、《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经典影片的精神气质。

  2007年前后,香港电影明显借鉴了内地的创作经验,集中资源投入到“大片”的制作潮流中,而且很善于从古典小说中汲取养分,而不是像内地的一些著名大片那样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或者情节有明显的生造痕迹。港片如《投名状》、《见龙卸甲》、《画皮》、《赤壁》都能从《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中找到故事的基础,所以很受内地观众青睐。如同李安导演改编自《玉娇龙》的《卧虎藏龙》“圆了一个中国人的千秋武侠梦”,吸引了全世界的华人一样,这些港片也以强烈的剧情冲突、壮观的场面、众多明星的参演以及观众熟知的历史典故取得票房的成功。

  内地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香港、台湾与内地日益密切的交流,电影人才的相互流动合作,资金的互补,同样为香港电影的复兴提供了基础。《投名状》中的刘德华、李连杰、徐静蕾、金城武;《赤壁》中的吴宇森、梁朝伟、林志玲、张丰毅、赵薇、张震、胡军可以说是集中了香港、台湾与内地的顶尖人才。周星驰的《功夫》、徐克的《七剑》、吴宇森的《赤壁》也全在内地取景拍摄,大量的演职人员来自内地电影制片厂,而且票房的得失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也系于内地市场。内地也对香港电影业提供了一贯的支持。2004年签定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本来没有涉及电影业的条款,但在香港电影人的要求下增设了许多促进香港电影业的条款,包括港片在内地享受“国民待遇”,可以从内地融资,香港资本可以控股内地影院等。在电影新人的培养方面,两地的合作也很紧密。香港演员刘德华首倡发掘新人的“亚洲新星导”计划,得到了内地年轻导演的响应,参与该计划的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还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正是这样的政策倾斜,甚至直接的资金、人力支持,促进了香港电影的繁荣。

  “九七回归”之后,香港导演、演员等纷纷来内地取景拍片,内地的壮丽山水和深厚的电影底蕴让香港电影一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的局促、单薄,场面变得真实壮观,演员的选择性也多了,情节也更具有生活性,符合世界电影发展的趋势,并产生了众多大片,创下了高票房,繁荣了电影业。内地巨大的市场让香港电影人看到了希望,“北望神州”后的吴宇森、徐克、刘伟强等导演重现了早期的创作活力和激情。内地和香港、台湾集中的大批电影人才,充足的资金,内地电影制片厂制作上的巨大优势,还有对香港电影业更为有利的制度安排以及共同致力于凝聚华人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都传达着一个强烈的信念:香港电影的明天会更好。(汪方华)

[上一页] [1] [2]

编辑:刘羡】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