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专访国学大师饶宗颐:学问是最高财产(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港报专访国学大师饶宗颐:学问是最高财产(图)(2)
2009年07月24日 15: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小

  1939年8月,中山大学聘饶宗颐为研究员,因战争关系,大学被迫迁往云南澄江,饶宗颐取道鲨鱼涌至香港,本来打算循此转赴澄江,但因途中曾深入族地区调查而染上恶性疟疾,大病一场,就此滞留香港。1940年,他在香港完成了《楚辞地理考》。

  这只是饶宗颐在学术上的一小部分,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金石学等多个领域,饶宗颐的成就斐然。同时在书画方面,都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

  “书法是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人格。”饶宗颐说,向来中国的文人画也多受赞誉,也因为书法同时可看到人的修为。“虽然汉字的形貌不同,但是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

  饶宗颐擅书法,曾多次举办书法展。在与池田大作的对谈之前,他曾写过两副对联相赠:“池荷消火宅,法句涌心田”、“大易尊大作,中庸致中和”,联中嵌入“池田大作”的名字。

  “但现代有了计算机,有好多花样,和我的时代有差距,连观点都好不同,但无论怎改变,我始终认为,书法就是人的精神。”时代不同,科技与传统的结合也产生了许多变化,例如城市大学研发水墨软件,饶宗颐说:“用计算机程序来教水墨是没问题的,都是一种艺术的方法。过去有过去的办法,现代有现代的办法,但书法应该要表现人的精神。”

  做学问的方法有很多种,使用什么工具,利用什么途径,饶宗颐向来持开明态度。他本身治学,不但开明,更极具前瞻性。1996年他便曾主持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的甲骨文数据库计划,在计算机尚未如今天般普及的时候,在短短两年内将五千个甲骨文及八十余万的卜辞,重新爬梳整理,存入数据库内,建立完善的甲骨文数据库。这正如饶宗颐所说,“学问是要与时并进的。”

  宗教学也是饶老专擅的领域,对谈中与对佛法素有研究的池田大作相遇,少不免的是两人对佛法的理解与交流。

  “其实佛学对于做学问,也是有用的。”饶宗颐说。不论学术界或其它界别,凡有所成就的大师,不少都有涉足佛学领域,饶宗颐直指:“佛法怎样形成,到今日为止,仍有各种不同的睇法。但共同点是,佛法是古代,特别是自古时人的经典,吸收当中长处,对人好有用。”

  “我写给池田先生的对联是出自《易经》。”“大易尊大作,中庸致中和”一联,饶老说当中所指的,其实是和平的理念——《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创价学会信奉《法华经》,其实《法华经》便是有教育作用的经典。”

  “但是要问佛法怎样形成?其实佛祖并不是印度人,而是出生于尼泊尔,虽然是王子,但他的外来者身份在印度属第二阶级,他能提出每个人都可以成佛,这是很不容易的。”

  《法华经》谈人人皆有佛性,饶宗颐则以经历表示,随着时代的演变,做学问的方法即使有所不同,但人人都可以在学问一途有所得着。“学艺双携”,学问与艺术双携,即使书中所谈的是文化与艺术,其实,也是讲学问的事情。

【编辑:刘羡
    ----- 港澳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