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漫话:穿行香港的“清明上河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香江漫话:穿行香港的“清明上河图”
2009年09月02日 01: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香港九月一日电 题:穿行香港的“清明上河图”

  中新社记者 于晶波

  在香港高楼林立的中环和商场林立的铜锣湾中间,有处奇妙的所在。这个名唤“湾仔”的地方,既有老旧的街道、市井的余韵,又有现代建筑和权力机构的“攻城略地”,时光在这里被高度压缩,浓缩成一幅香港的“清明上河图”,张挂在港岛北岸的中央,涂涂抹抹这座城市时光隧道里的故事。

  以方向或年代为坐标丈量湾仔,可以惊奇发现,庶民的,庙堂的,最老的,最新的,都在这里共冶一炉。在生于斯、长于斯的湾仔居民眼中,这里本身就是香港城史的“缩写本”,不同文化、新旧楼宇、各式交通工具在这里并肩而行,犹如一条条掌纹,在城市的手心中或并行不悖或水乳交融。

  在靠近海岸线一侧的湾仔北部,崭新的建筑在老旧的街道上拔地而起,气派的摩天商业楼和政府大楼在这里吞吐着衣着考究的白领和公务员。在摩天楼和政府大楼中间,则是会展中心和金紫荆广场,香港九七回归之后特别是“自由行”之后,这栋不断被扩建的建筑和这个面积不算大的广场,便以不同角度高频率出现在内地游客的取景框里。

  伴随着填海工程不断推进的海岸线,“扩版”后的湾仔成就了现代的繁华。因填海而得的庄士敦道、杜老志道、史钊域道及菲林明道,现已成为湾仔区熙来攘往的主要道路,食肆、大卖场、时装店沿街而立。灯红酒绿的骆克道,则坐满了金发碧眼的老外们,在酒精和咖啡因的发酵下,升级着周末和节日的快乐。

  湾仔的另一半故事在南部。

  与北湾仔的现代相比,南湾仔则停留着许多旧时光的回忆。虽然著名的湾仔街市被“招安”,搬进了气派的大楼里,虽然喜帖一条街——利东街被纳进了房地产商的竞标名单中,但在南湾仔的太源街、春园街、石水渠街,市井的味道仍然浓郁扑面,古老的香港在这里锁定了脚步。

  上午时分,大片露天街市便会在太源街、春园街、石水渠街上开始一天的生意。这里细窄的街道,是本地主妇与印菲女佣一起讨价还价的地方,印巴人也是这里的常客,可以用流利的粤语询问雕着“招财进宝”四个大字的翠玉价格。

  旧湾仔邮局、湾仔警署、和昌大押、大金龙浮雕是南湾仔古旧岁月的光谱,如今,用路牌或箭头的方式,指引着现代人发思古幽情的脚步。石水渠街上的唐楼——蓝屋也是南湾仔岁月年轮的标注,医馆和民居,湾仔民间生活馆和GIFT SHOP在蓝屋细窄的木质楼梯上相遇,扩散着城市的怀旧因子,安静的仿佛能让人听到时间的呼吸。

  湾仔区还有依山而建的洪圣古庙、供奉北帝铜像的北帝庙。这些中国的庙宇与白色的锡克庙,西式的基督教堂,一同在湾仔区接受各自信徒的朝拜,素描着多元的香港。

  由木质到混凝土,由唐楼到摩天楼,由满脸风霜到摩登世纪,湾仔的身份在现代与古旧、民间与官方的切换之间,微缩了城市的空间记忆,集结了香港的前世今生。(完)

    ----- 港澳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