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香港媒体评胡锦涛访日:中日关系迈入历史新纪元

2008年05月08日 1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5月7日,日本明仁天皇与皇后美智子在皇宫为正在日本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及夫人刘永清举行了欢迎仪式。图为天皇夫妇与胡锦涛夫妇在欢迎仪式上。 中新社发 朱沿华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5月8日电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之际,两国领导人5月7日在东京共同签署联合声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继中日已有的三个政治文件之后,这次签署第四份文件,总结历史经验,巩固中日关系政治基础,加强战略互信,增进国民感情,深化互利合作,规划未来发展。香港报章5月8日纷纷发表言论说,胡锦涛今次的“暖春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踏上新的历史起点。

  《文汇报》发表题为《中日关系迈入历史新纪元》的社评说,中日关系经历“破冰”、“融冰”、“迎春”三次高层互访,摆脱了过去多年来“政冷经热”的阴影。胡锦涛今次的“暖春之旅”,进一步推动中日政治、经济关系全面升温。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毗邻而居,中日关系对两国都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长期和平友好合作,是双方唯一选择。

  社评指出,目前,中日关系虽已从“政冷经热”到政治、经济关系全面升温,但两国国民感情疏远依然是客观存在,“官方热,民间冷”的状态亟待改变。近年来有关调查显示,中日两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对对方国家的好感程度,远远不及二十多年前。两国青年不同程度地存在互相厌恶、仇视的态度。中日友好的真正基础,在于国民感情的改善,而且中日关系的承载主体正在更新换代,因此加强两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交流十分重要。胡锦涛此行,将增进两国国民感情,尤其是推动中日年轻一代交流,让他们通过对话和相互理解,共同承担起今后增进中日友好,共谋世界和平的重任。

  《大公报》发表题为《胡总展诚意 中日逢暖春》的社评说,在胡锦涛日本之行发表的重要讲话与签署的联合声明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汉字,是“互”字:互访、互依、互惠、互利、互补、互信……既说明中日关系的复杂与密切,也说明由互访开始,最终达至互信,是中日关系面向未来的必由之路。以往中日关系经历过的低潮、遇到过的障碍、未解开的心结,都跟缺乏互访、缺少互信分不开。

  社评说,全球媒体关注和报道“暖春之旅”,强调“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十年来首次访日”。这是历史事实,也是中日两国国民热切关注的焦点。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是亚洲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国家元首在过去十年未访问日本,是中日曾经“政冷”的结果。而中日关系从冬天走向春天,两国高层互访就是晴雨表、催化剂。从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到温家宝的“融冰之旅”;从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到胡锦涛的“暖春之旅”,一再证明双方建立领导人定期互访机制的重要性、必要性。从高层到民间,由互访增进互信,预示着中日关系正全面回暖,步向成熟、稳健的盛夏。

  《星岛日报》发表题为《从暖春之旅看中日战略思维》的社论说,今年是中日签署友好条约三十周年,前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强硬路线导致中日关系陷入建交以来低谷,今次是十年来中国元首第一次访问日本,双方在协议中启示未来的大方向,比个别项目具体成果重要。

  社论说,现时中国大陆连同香港,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日资也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中国现时逐步成为国际间一股重要力量,这个发展过程会遇到不少阻力,北京首要目标,是要换取二至三十年和平稳定的发展时间,要达致这个目标,就要实行多边友好的外交路线,而日本经历长期发展不前,开始期望进一步借助中国发展的高速列车带动,所以未来两国关系发展能否再进一步,就要看春暖花开,能否带来互利互惠的实际好处。

编辑:刘雨生】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