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港报:香港社会各界积极赈灾展现同胞爱手足情

2008年05月15日 13: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五月十五日,香港民建联在街头为四川地震灾民筹款。据悉,在未来的两周内,民建联将在香港街头设立二百三十个筹款站筹款赈灾。 中新社发 邓庆乐 摄



 

    五月十三日,香港立法会议员、民建联主席谭耀宗,在铜锣湾闹市为四川大地震灾民筹款,众多市民及游客慷慨解囊。 中新社发 洪少葵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香港五月十五日电(记者 陈国华)自四川地震发生后,香港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特区政府的救援队伍已抵达灾区参与救援。对于连日来港人的表现,港报纷纷发表社论社评,赞叹山难移水不断港人救灾见真情。

  香港《大公报》:在救灾的日日夜夜中,不眠不休、无时无刻不在为人民苦难揪心的温总理 ,还特地向香港同胞致意;水可以断,但阻断不了香港和内地的同胞之情,感谢香港同胞对这场地震灾害的关注和支持。

  其实,此时此刻,香港同胞也很想对温总理说一句:总理,你辛苦了。你代表中央在灾区所做的一切,温暖了灾民伤痛的心,振奋了军民救灾的士 气,也感动了我们香港市民、台湾同胞和广大海内外侨胞,我们港人在“一国两制”下身受国家的福荫与中央的有力支持,此刻国家有灾、同胞有难,我们绝不会无动于中、充耳不闻,香港市民将会在这场由中央领导的全民抗震救灾行动中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和一分力量。

  眼前,各阶层港人正以争传圣火、争看圣火的激情争相解囊捐款救灾。

  香港《文汇报》: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纷纷捐款捐物、支持震区抗震救灾,深情厚谊,大陆同胞点滴在心。全球华人齐心救灾,显示的是血浓于水和无法割舍的民族亲情。

  地震发生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对灾区表达慰问并捐赠 大批赈灾款。仅灾后两天,港澳赈灾捐款已近七亿元,显示了港澳与内地同胞相濡以沫、守望相助的骨肉深情。

  对于大陆四川地震灾情,台湾各方也予高度的重视和深切的关心。台湾各方面除了表达人道救援精神外,也显示了两岸同根的同胞爱、手足情。齐心救灾,促进了两岸人民感情交融,有助推动 两岸重建互信。

  香港《明报》:在香港,立法会通过特区政府拨款三点五亿元赈灾,本港商界和富豪中人,日来都纷纷捐出款项;许多界别已经在筹集捐款,香港大学学生会也发起穿黑色衣服悼念死难者和筹款,本港演艺界本月十七日星期六晚上会举行《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活动,藉此募捐,济助灾胞。

  因此未来一段日子,本港社会各阶层会掀起筹款赈灾热潮。以香港社会相对富裕,物资赈灾肯定不成问题,但是香港赈灾的能量,应该不仅于此,我们认为香港还应该把目光投向灾后重建,特区政府和民间力量结合,较长远地协助灾区同胞。

  《香港商报》:同胞血比水浓,港人与今次受灾同胞更是难舍难分。自四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看到国家当灾,同胞受难,七百万港人感同身受,心痛难忍,都不约而同地说:香港是时候行动了。故此,在前方十万大军全力救灾时,香港也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抗灾的后方,全城全情全力投入赈灾。

  另外,香港的非政府慈善组织很多,而且在内地一直有救灾、扶贫的工作项目,经验丰富。震灾发生后,这些慈善组织已立即行动,向灾区提供各种援助。

  香港市民,由富商到一般打工仔,大都乐善好施。二零零四年的南亚大海啸,香港筹得过亿美元的善款,更为世界各大城市之冠,可见香港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爱心之城。“有灾难,就赈灾”,已是香港人的传统。这次同胞遭受特大自然灾害,港人捐款赠物,献出爱心,全城掀起了赈灾的热潮。更有市民为灾民捐血,可谓血浓于水的充分体现。(完)

编辑:张明】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