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谁在掌控塔利班?(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环球》:谁在掌控塔利班?(2)

2010年08月25日 15:39 来源:《环球》   【字体:↑大 ↓小

  谁“养大”了塔利班

  奥巴马已经宣布将在2011年7月开始从阿富汗撤军,但是阿富汗的安全局势并未改观。随着美军在阿富汗陷入困境,这里的血腥屠杀事件不断出现。类似外国医疗援助人员遇袭事件其实屡见不鲜。

  塔利班近年来东山再起,加大力度袭击外国部队、政府军警和支持政府、外国部队的平民。同时,在极端思想的指导下,塔利班对不符合其意识形态的平民也依旧采取残酷手段。

  据有亲身经历的阿富汗人说,阿富汗各地的汽车经常遭到塔利班分子拦截。外国人自不必说,塔利班分子还会设法在阿富汗籍乘客中找出政府雇员或者军警。例如,塔利班会搜出乘客的手机,随便拨通几个号码,佯装熟人打探机主做何工作。此外,“细心”的武装分子还会检查乘客是否穿着军警内衣,腿上是否有穿过军靴的痕迹。一旦认定乘客为政府效力,不管乘客如何辩解,都会执行枪决。

  去年年末,阿富汗当地电视台曾播放一段视频,塔利班在阿富汗南部鞭打一名毛拉,起因是这名毛拉为死去的阿富汗警察做祷告。行刑过程中,俯卧在地的毛拉痛苦哀嚎,多次用手遮挡,试图翻身躲避,但塔利班拎起毛拉的双腿,使其不能动弹,鞭子继续狠狠落在毛拉身上,景象惨不忍睹。

  今年8月初,塔利班分子在阿富汗西北部巴德吉斯省公开枪决了一名被认为犯有通奸行为的女子,还在北部昆都士地区对一对涉嫌通奸行为的青年男女施行石刑。

  更严重的是,塔利班针对外国部队和阿富汗军警的袭击事件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据联合国驻阿富汗机构8月发布的调查报告,今年上半年,阿富汗全境因各类冲突和袭击造成的死亡人数较去年同期上升31%,塔利班等反政府武装是导致这一数字上升的主因。

  多年来塔利班一直阴魂不散。塔利班最早为人所知是在1994年11月,当时他们保护一支试图打开巴基斯坦与中亚贸易的车队而一举成功,从此登上历史舞台。2001年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世界震惊。“9.11”事件后,在美军事打击下,塔利班政权垮台。2006年开始塔利班通过鸦片交易东山再起,并从北约手中夺回阿富汗南部地区。2007年塔利班因绑架并杀害韩国人质再次“闻名”。2010年5月28日,巴基斯坦两座清真寺遭自杀式炸弹袭击,导致56人死亡,一百多人遭绑架,有媒体称塔利班组织宣称对此事负责。

  其实塔利班从来没有消匿。根据巴基斯坦著名记者和学者艾哈迈德·拉希德的描述,2001年的那个冬天,一万多名窝藏在坎大哈的塔利班坐着车、骑着马或者步行跨过阿巴边境来到了奎达,对他们中的很多人而言,这并不是逃跑,而是回家。他们回到了俾路支斯坦的难民营,那是他们从小长大的地方,那里还有他们的亲人。他们回到了以前读过书的宗教学校,他们回到了以前祈祷过的清真寺。对于那些没有亲人迎接的塔利班,巴基斯坦极端组织和宗教政党的成员就是他们的亲人。而巴基斯坦军方情报机构的一些官员们,在边境口岸查曼正向他们挥手。

  有一个几乎公开的秘密是,其实正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在上世纪80年代一手扶植了塔利班游击队,用以对付阿富汗境内的前苏联驻军,前苏联撤离后,美国就抛弃了塔利班。后来由于美国驻军沙特阿拉伯等原因,盘踞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开始频繁对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军舰和大使馆等发动恐怖袭击,并最终发动了“9.11”事件。而此时,塔利班已经在美国的支持下夺取了政权,开始打算正正经经过日子,不愿意听从美国的命令配合打击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力量。于是塔利班在一夜之间由正义变成邪恶,成为美国的敌人。就这样,被中央情报局一手“养大”的塔利班,成为美国迄今仍未消除的梦魇。

  2002年后,卡尔扎伊政府强烈要求美国敦促巴基斯坦停止帮助塔利班重组。卡尔扎伊也曾在奎达生活过10年。卡尔扎伊认为,很多塔利班头目都藏身到了巴基斯坦。但是此后5年内,巴基斯坦没有向美国移交任何一位塔利班头目。

  直到2010年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一起抓获了阿富汗塔利班最高军事指挥官、二号头目阿卜杜勒·加尼·巴拉达。巴拉达是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的心腹,是由10名塔利班头目组成的“领导委员会”的负责人,掌控着塔利班的军事、政治、宗教和财政大权。这是美国出兵阿富汗以来抓获的最高级别塔利班头目,他的被捕对阿富汗塔利班和活动于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武装分子构成重大打击。

  而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带着一伙保镖躲到了地下,仍然在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和乌鲁兹甘之间频繁活动。有情报人员透露,奥马尔还曾到过奎达,在那里策划卷土重来。据说他任命了四名重要指挥官在阿南部各省重组人员,这四人是原副国防部长阿克汗德、原陆军参谋长乌斯马尼、只有一条腿的原军队指挥官达杜拉和原内政部长拉扎克。此四人均与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有密切联系。奥马尔还任命乌斯马尼作为他的接班人,以便他本人被杀或被捕时有人接管。此外,拉扎克还负责在俾路支斯坦筹集资金和招募成员。

  阿富汗东部几个普什图省的塔利班重组则是由曼苏尔和哈卡尼父子负责,他们一度向巴境内延伸,活动范围扩大到北瓦济里斯坦部落地区。哈卡尼以前受到过三军情报局重用,2002年美军发动了多次袭击希望剿灭哈卡尼,但都让他逃之夭夭。

  塔利班主要由占阿富汗人口42%的普什图人组成,而普什图人又有不同的地域和派别之分。塔利班的中坚力量是来自坎大哈的吉尔扎伊普什图人。曾经多次接触过塔利班高级头目的拉希德在他的著作《塔利班》中写道:“早在塔利班攻下喀布尔之前,奥马尔就曾在坎大哈召开了一个由各部族首领、伊斯兰教宗教领袖参加的大会,并接受了‘信徒的领导者’的称号。”

  谁的地盘?谁在做主?

  目前,塔利班的最高领导人仍是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但此人在2001年塔利班政权倒台之后就一直“失踪”。奥马尔在塔利班中保持绝对权威,手下头目须向其宣誓效忠,不得违抗命令。

  塔利班的最高决策机构是所谓“领导委员会”,这一机构成员的数量和身份难以证实。但据报道,“领导委员会”起初由10人组成,后在2005年扩大到18人。在此之下,塔利班还设有军事、政治、财政和文化事务等专门委员会。

  在地方层面,塔利班向各省派遣“影子省长”和军事指挥官,在下级地区也派遣头目。塔利班“影子省长”和最高指挥官们在遇到重大事件时,须向“领导委员会”请示。

  据信,目前阿富汗大部分省份都有塔利班影子省长等头目存在。对此,阿富汗民众中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名阿富汗北部地区的贫困农民与一名富人产生了土地纠纷,当地政府判土地归富人所有,这名农民愤而找塔利班法庭裁决。塔利班判定土地归这名农民所有,还出具了判决书,甚至让农民找当地政府在判决书上盖章。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难以得到证实,但足以说明塔利班地方势力的猖獗。

  另外,塔利班还包含着大大小小的分支。塔利班的诞生地是南部坎大哈省,大本营在南部地区,但其重要分支“哈卡尼组织”在东南部与巴基斯坦边境相邻地区活动。

  部分媒体认为哈卡尼组织独立于塔利班之外,但一般认为,该组织是塔利班内部一支作风凶悍的派别。其领导人贾拉勒丁·哈卡尼是塔利班“领导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他的儿子西拉杰丁·哈卡尼现为该组织指挥官。阿富汗官方和北约部队认定哈卡尼组织与包括今年年初阿富汗总统府遭袭等一系列重大袭击事件有关。

  此外,阿富汗存在众多大小武装派别,很多袭击事件并非塔利班所为。但很多武装组织乐于找塔利班当靠山做垫背,而塔利班也“积极”认领各类袭击事件。

  例如,8名外国人遇袭的巴达赫尚省南部地区安全形势复杂。除塔利班外,阿富汗第二大反政府武装阿富汗伊斯兰党和当地极端武装都有活动。当地人说,阿富汗伊斯兰党在这一地区的势力甚至要强于塔利班。

  有报道认为,阿富汗伊斯兰党是塔利班分支,近期才宣布与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断绝联系。但实际上,该组织从未归属塔利班。阿富汗伊斯兰党在打击外国部队方面与塔利班目标一致,但在很多其他问题上意见不一。该组织数年前曾要求与塔利班结盟,但“清高”的塔利班予以拒绝。

  近年来,伊斯兰党与塔利班分歧扩大。今年年初,两派武装在北部巴格兰省火并,伊斯兰党惨败。分析人士认为,塔利班不满伊斯兰党向政府靠拢,而且怀疑后者与塔利班二号人物巴拉达此前被捕有关。外国医疗人员遇袭事件后,阿富汗伊斯兰党与塔利班同时对媒体宣称负责,但因名头不够响亮没有得到重视。一起暴行,居然有两大极端武装争抢“领功”,也为这起事件增添了一份荒诞可悲的色彩。

  另外,基地组织也是塔利班的长期盟友,对塔利班有一定影响。但目前一般认为,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势力逐年下降,而且也与塔利班步调不完全一致。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里昂·帕内塔6月说,目前“基地”组织在阿富汗境内的成员数量最多只有50到100人,其主要力量隐藏在巴基斯坦边境部族地区。

  此外,西方媒体一直指责巴基斯坦情报部门与塔利班有某种联系。“维基解密”网站7月公布的报告称,驻阿美军怀疑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为阿富汗塔利班提供支持。这一言论遭到巴基斯坦官方的驳斥,塔利班也否认与巴基斯坦情报机构存在关联。

【编辑:张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