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11月中期选举 奥巴马大打经济刺激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着眼11月中期选举 奥巴马大打经济刺激牌

2010年09月07日 10:0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来连连表示,计划本周推出额外的经济刺激政策。他表示,将出台措施帮助美国中产阶级,包括对在美国创造就业岗位的企业减税等。

  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本周将发起多项经济动议,主要是希望为民主党“肉搏”11月的中期选举定下积极的基调,希望在中期选举前获得更多选民支持。

  力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9月6日是美国劳工节,同时非正式地为今年的中期选举季揭开帷幕。美国国会参议员定于本月13日返回华盛顿,众议员定于7日返回国会山。大部分国会议员将在复会后工作大约3周,然后再次投身选战。

  4日,奥巴马在其最新讲话中承诺,推出旨在帮助美国中产阶级的经济刺激政策,其中包括一项为“正在美国创造就业的人”提供减税的措施。

  他指出,加速创造就业对帮助美国中产阶级而言至关重要。他称,美国联邦政府已采取措施通过投资基建、防止裁员和削减中小企业主税收来为经济止血。

  奥巴马表示:“我们应重新遵守由来已久的价值观及这一基本事实,即为治愈经济,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健康的股市,还有繁荣的大街和不断增长且欣欣向荣的中产阶级。我将尽力通过立法为正在美国创造就业的人提供减税。”

  奥巴马表示,美国中产阶级所受打击尤其严重,他们面临收入停滞及经济保障下滑等问题,“我无需告诉大家美国处在非常艰难时刻。早在这场衰退来袭前,中产阶级就已遭受数次重击。”他承诺将努力建设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能负担大学学费、购房和退休费用的经济。

  目前美国的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美国劳工部9月3日公布,8月美国非农就业岗位环比减少5.4万个,为连续第3个月环比下降,但降幅低于市场预期的9万个。其中,美私营部门就业人数增长6.7万个,远高于市场预期的4万个。美国8月份的失业率为9.6%,略高于7月份的9.5%,但符合市场预期。

  为经济复苏增加动力

  美国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奥巴马本周还将访问华盛顿以外遭受重创的中西部的部分地区,为其经济刺激计划进行宣传。

  白宫说,奥巴马将在本周三视察克利夫兰时“讨论一些有针对性的提议”。另外有消息称,奥巴马将于9月10日召开白宫新闻发布会,推介其经济刺激计划。

  白宫表示,不会有像奥巴马2009年签署的8140亿美元紧急支出一揽子计划那样的第二个刺激计划。分析人士认为,白宫已为新刺激计划的规模设限。

  奥巴马此前列出的可能的刺激举措包括:延长今年到期的对中产阶级减税计划、加大政府对清洁能源开发的支持力度及重建更多基础设施。他还表示,正考虑进一步减税,以鼓励企业将资本支出用于在美国创造就业。

  此前,奥巴马敦促国会尽快通过帮助小企业贷款的法案。奥巴马表示:“我已列出国会亟需处理的事务。我们应通过立法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信贷,并取消资本利得税以使企业现在就能有更多意愿投资。”他表示:“我们还有大量措施可以采取。这些措施单列出来并非灵药但累计起来就可为经济复苏增加动力。”

  有分析人士认为,11月国会中期选举是民主党的工作重心,尽管奥巴马希望以其经济刺激计划取悦更多选民,但一些选民对政府高额预算赤字早已表露担忧。如果再次出台经济刺激计划,或许将为民主党选情蒙上新的阴影。

  - 声音

  ★有了这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我们完全可以彻底摒除“双底衰退”的可能性。

  ——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克里斯蒂娜·罗默(民主党人)

  ★除非共和党人承认奥巴马的政策正在起作用,否则,即使总统发表更多演说来强调政府修复经济的信心,也都只能是徒劳的。

  ——《罗滕伯格政治报告》出版人斯图尔特·罗滕伯格(独立人士)

  ★相比更多的经济刺激计划,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真正倾听美国人民意见的国会和政府。美国人现在发出的疑问是:“工作在哪里?”

  ——美国国会众议院共和党领袖约翰·伯纳(共和党人)

  ★无论如何,我都不认为在下一届国会议员选举出炉之前,任何形式的经济刺激措施会产生多大的实际效果。

  ——克林顿政府时期首席国会联络官帕特·格里芬(共和党人)

  本报记者 黄继汇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昆】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