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警局靠微博公开警务 让民众即时了解日常工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英警局靠微博公开警务 让民众即时了解日常工作

2010年10月20日 13:34 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名女子电话报警,因一位崇拜者冲其大喊:你太美了!……有人举报一男子在飞往曼彻斯特的国内航班上吸烟……艾瑟顿马路上有奶牛出没……”

  上述琐事也许不值一提,但这就是英国大曼彻斯特郡警察局(GMP)的工作,如今,该警局通过微型博客“推特”(Twitter),将其公之于众,让民众知道他们有多忙。

  当英国警察真不易

  就警力而论,大曼彻斯特郡警察局(GMP)是英国的第二大警局。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0月15日报道,该局一反警方低调办案的行事风格,从10月14日凌晨5点开始在微博网站“推特”上公开“推出”其24小时内所办理的案件,比如飞车入室抢邮局、捕鼠等一天的任务层出不穷,截至15日凌晨5点,警局已接到3205个报警电话,执行了341次逮捕行动,尚有126人被拘留。

  英国广播公司(BBC)评价,这是英国利用互联网公开警务的第一家警局。在短短一天的试运营时间内,关注GMP微博的人数从3000跃升至1.7万。

  GMP约有1.4万名工作人员,其中有近8000名警员负责维持300万人口的城市地区的治安。GMP局长彼得·费伊强调,警察一天的工作并非如电影描述的那样戏剧化。他指出,公众通常将“维护治安”过度简单化,大部分人认为警察的工作不过是缉捕抢劫犯,给他们拷上手铐。实际上,这只是警察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警察的工作还涉及人员失踪、精神病患、家庭暴力、交通事故及男女朋友分手等社会问题。他认为,公众认知和“当代警务”之间横亘着一道鸿沟,希望通过公开警务,让英国公众深入了解警察的工作及他们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与挑战。

  该警局表示,不会在微博上发布可能威胁个人安全的信息。英国《金融时报》14日援引《曼彻斯特新闻晚报》的分析报道,警局开博第一天的600多起案件中,有1/3属于“社会问题”及其他犯罪性质的案件。BBC则从案发地区分布的角度进行统计,发现报警电话出现最多的地方是大曼彻斯特郡的博尔顿都市自治市,比曼彻斯特市还多。

  大曼彻斯特郡虽有备受瞩目并亟待处理的犯罪案件,包括国际恐怖主义案件等,但14日接到的报案电话多属警局日常工作。网页上除了频繁出现“赃车、失踪、冲突、盗窃、伤害”等字眼,还有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例如,一名男子要出国度假,要求警方派人看管他的房子。此外,微博还让人看到了警务时间被浪费的现象,这主要是大量不必要的报警电话所致,其中包括许多小孩在玩弄父母手机时拨了“999”报警电话,另外,还有不少假警报和骚扰电话。

  公开警务只为博经费?

  英国国家统计局9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10月以来这一财年,英国财政赤字达1598亿英镑,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1.4%。法新社15日报道,英国政府将于10月20日公布预算削减方案,作为公共机构的一部分,警察局的经费可能被砍掉25%,大曼彻斯特郡警局估计也不例外。英国《每日邮报》15日预测此次预算削减可能迫使费伊局长从1.4万名员工中开除约3100人。

  15日,BBC表示,在政府公布预算削减方案的前一周,GMP通过开微博大搞自我促销。如果还有人认为两者“纯属巧合”,那“实在是幼稚”。不过费伊局长强调,警务公开并非为了博预算秀。他否认警局工作人员更新微博信息是“骗人的把戏”。

  费伊说:“我们看到同一个家庭、地区甚至个人不时重演同样的社会问题,有的人甚至可以失踪60至70次,这些人给国库挖了一道相当深的地沟。”他还表示,同一个人多次打来报案电话,原因在于他们所求助的社会服务、医疗及房屋供应等服务机构总不能让人满意。费伊指出,许多案件的复杂程度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很多时间、资源和专业知识来处理,需要多个社会机构广泛合作。但预算削减后,许多公共服务机构可能关闭或缩短服务时间,社会问题只会有增无减,这将进一步加重警员的工作量。他呼吁大家将关注焦点转移到“公共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应如何更好地合作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上来。

  民众体恤警察压力

  《每日电讯》报“技术”版主编谢恩·里士满认为,微博仅仅向公众展示了警察局工作事务的一部分,并没有描述事件的具体情形,如果能让公众了解这些报警电话是如何处理的,比如警局能多快采取相应措施,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一位网友在GMP的微博主页上留言:“从这些博文中,无意中发现了警察为社区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以及民众对他们的信任。”另一位网友则说,他原来以为警察一天做不了多少事,没想到他们在5分钟之内就做了一堆事。

  有评论说,抛开主观动机不说,大曼彻斯特警局开微博的举措,客观上为公众监督公权力的实施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网络平台,也增加了警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博得公众的支持与理解。(本报特约撰稿 叶晓婷)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晓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