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报分析美国中期选举后国会领导职位归属——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美报分析美国中期选举后国会领导职位归属

2010年11月03日 15:47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宋华11月3日报道 美国中期选举局势已趋明了,国会领导人职位之争却刚刚开始。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共和党人希望不仅能在国会选举中取得重大胜利,而且能沉重打击国会两院的民主党领导层。选举结果将引发共和党人争夺胜利果实,民主党人角逐国会少数派领导人职位。

  没有哪个执政党的参众两院多数党领袖在同一场选举中都被迫辞职,但是民主党参议员哈里•里德和众议员南希•佩洛西的命运都面临很大悬念。里德面临获得“茶叶党”支持的候选人的强有力挑战,而传闻称,如果选战结果如独立派人士所预测的那样糟糕,佩洛西可能会辞去领导职务而不是竞选众议院少数党领袖。

  以下是如果共和党人能够取得重大胜利的话将对国会领导人职位归属产生的影响:

  共和党阵营

  如果共和党赢得众议院多数席位,现任众议院少数党领袖约翰•贝纳预计将获得共和党各派别的支持,成为众议院议长。现任众议院少数党党鞭埃里克•坎托将出任二号职务即多数党领导人。两人已开始为这些新角色进行筹划,列出立法优先事务,考虑明年何时把它们送往众议院全体会议。

  经常被人们视作是对手的贝纳和坎托看上去已就如何分配权力更少一点的领导层职务达成了一致意见,以化解内部争端。主持起草共和党政策纲领《向美国的承诺》的众议员凯文•麦卡锡预计将成为多数党党鞭这个三号职务。目前任共和党会议主席的众议员麦克•彭斯正在考虑竞选州长或者总统,如果他作出相关决定,他将可能放弃共和党会议主席的领导职务。角逐这一职务的热门人选将是共和党研究委员会前任领导人杰布•亨萨林。全国共和党国会委员会主席塞申斯曾被认为是共和党党鞭的候选人,但现在的共识倾向于让塞申斯继续留在全国共和党国会委员会。

  在参议院方面,麦康奈尔将能够轻松连任,第三次出任共和党参议院领导人,唯一的问题是共和党人是否能够赢得10个席位以使他从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成为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琼•凯尔将继续出任参议院共和党党鞭。拉马尔•亚历山大将可能留任共和党会议主席。约翰•科尔尼预计将再任一届全国共和党参议院会议主席。

  国会共和党人真正争斗将最可能发生在委员会主席的归属方面。两个领导层团队正试图缓解内部争斗,但数个问题仍让他们头疼。是否让参议员穆考斯基•丽莎继续担任参议院能源委员会主席?众议员杰瑞•刘易斯是否能在遭到保守派人士反对的情况下出任拨款委员会主席?

  民主党阵营

  当地时间周二晚上和本周其他时间的焦点将是佩洛西,在民主党失去权力的情况下,她是否会出任众议院少数党领袖。

  多数内幕人士称,如果民主党在众议院失去的席位数达60席至70席,这将说服佩洛西辞职。如果民主党在众议院失去的席位数在45席至50席之间,佩洛西可能倾向于保持她的领导职务,因为民主党人在2012年将有机会重新赢得多数席位。

  如果佩洛西离开领导职务,众议院多数党领袖斯滕尼•霍耶将是少数党领袖的热门人选。许多自由派人士对霍耶感到担心,他主导着议会党团选举进程,他的权力可能会得到强化,但自由派没有一个可以挑战霍耶的候选人。

  如果里德失去了国会席位,民主党人守住了参议院,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的争夺将是最复杂的。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和理查德•德宾将开始争夺参议院的领导职务。舒默目前是参议院民主党第三号领导人,而德宾是参议院多数党党鞭。两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舒默在2006年和2008年主持了民主党夺取14个参院席位的工作,他有很强的筹款网络,他在过去两年里向民主党参议院竞选办公室和其它州委员会捐增了4百多万美元。一些人认为德宾是实干家,他是奥巴马政府优先事务的强有力捍卫者,是医保改革等议题的激烈支持者。作为参议院的战术家,对他的支持者来说,德宾更像是一位自然的领导者。

  舒默和德宾对决的最后议题将可能是民主党人在中期选举的惨败程度?民主党人2012年的方向?舒默是一个更具独立性的力量,他曾私下与奥巴马的白宫就交流行动发生过争执。德宾是奥巴马在参院关系最密切的盟友。这可能是一个优势或者是劣势,这要取决于民主党人的惨败程度。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晓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