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人类首次获得小行星物质 有助破太阳系形成之谜

2010年11月16日 13: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东京11月16日电 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JAXA)16日在此间宣布,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号(MUSES-C)密封舱中发现的1500个微粒子已被确定为小行星“丝川”上的岩石。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小行星物质,将有助于探明太阳系的起源及其形成过程。JAXA理事长立川敬二称这一成果对人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03年5月9日发射升空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在外太空“流浪”七年后,于2010年6月13日成功返回地球。此后,日本科学家通过电子显微镜(SEM)对其搭载的密封舱A室中保存的约1500个微粒子进行了分析。据称,这些大小不足10微米的微粒子,主要成分为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硫化铁及其它微量矿物质。其所含成分中铁的比例高于地球岩石的数倍,与“隼鸟”号观测到的“丝川”表面岩石成分相一致。科学家由此断定这些微粒子是来自“丝川”的砂石。

  时事通讯社的报道称,与同为小行星物质的陨石不同,“隼鸟”号搜集到的砂石在密封舱的保护下没有经过进入地球大气层时摩擦、燃烧的过程,因此其更好地保持了小行星物质的原始状况。JAXA主页刊登的资料则指出,此前人类只从月球上采集过天体标本。由于月球发生过一系列演变,人类无法据其了解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的物质情况。小行星则是较好地保留了行星诞生记录的化石样天体。因此“隼鸟”号此次成功地从小行星“丝川”采集并带回岩石标本,对人类探明行星的物质构成、行星诞生时太阳系星云内的样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JAXA透露,“隼鸟”号搭载的密封舱共有A、B两室。目前B室仍处密封状态。他们正在为进一步分析来自“丝川”的微小砂石进行准备。

  据悉,“丝川”为一颗近地小行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研究所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于1998年9月发现,并于2003年8月正式以日本已故“火箭之父”丝川英夫的名字命名。(完)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