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建新掩体以减少辐射 乌克兰核爆区一日游引争议

2010年12月17日 13:15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明年起,曾被视为人类禁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将向游客敞开大门。12月12日,乌克兰紧急情况部部长巴洛加宣布,从2011年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地区将对普通游客开放,争取在明年1月使这种参观成为经常性和系统性的旅游形式。

  穿着特质衣服游览

  巴洛加说,目前切尔诺贝利仅限于极限旅游,不属于大众旅游类型,只针对几家私人公司组织的外国游客开放。目前有关专家正在为游客制定参观的路线以及讨论与此相关的必要的法律机制。

  此前乌克兰国家旅游局局长曾表示,乌旅游部门将积极和大力开发切尔诺贝利地区的旅游业。这位官员保证,即将来参观的普通游客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旅行社将推出切尔诺贝利地区一日游,届时游客将穿着特质的衣服,游览路线将沿着核辐射最低的地方展开。

  然而,乌克兰国内对于政府决定开放切尔诺贝利地区出现了不同的声音。13日乌克兰国家生态中心能源问题专家就对政府计划对游客大规模开放切尔诺贝利地区的做法提出了批评。专家警告说,由于20多年来根本没有对核泄漏地区进行过彻底全面的清查和测量,因而盲目把游客带进来是非常危险的。

  建新掩体减少辐射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北部,距首都基辅只有140公里,它是前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然而,1986年4月26日,该电站第4号机组的核反应堆起火引发了大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漏,其辐射量相当于500颗美国投在广岛的原子弹。

  由于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发生后的几个星期内几十人死亡,之后的15年内相继有几万人死亡,此外还有数万人遭受辐射导致的各种疾病的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此后切尔诺贝利地区成为了无人的禁区。

  据统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导致的放射性物质扩散面积达到20万平方公里,殃及了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和其他几个欧洲国家的几百万人的生命和健康。切尔诺贝利事故成为了核电时代以来最大,最惨痛的事故。

  为减轻辐射物质的扩散,前苏联和现在的乌克兰政府以及国际社会多年来共同协作,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12月12日,乌紧急情况部长巴洛加还表示,用于全部覆盖当年爆炸的第4机组的新“掩体”将在2015年全部建成。这个长150米、宽260米、高105米的拱形“掩体”由国际社会捐助建造,该项目经过10多年的选择和论证,目前正在加紧建设。

  据悉,乌克兰政府已经把新“掩体”项目总造价提高到了现在的9亿美元,比2004年预计的造价高出将近1倍。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乌克兰核能专家认为,耗巨资建设所谓的拱门式的“掩体”不会起到根本性的作用,除非建设密闭的“掩体”才能起到切实的效果,但是建设这种设施的资金是根本不可能筹集到的。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