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0余年"步步为营" 侵占钓鱼岛步子越来越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日本30余年"步步为营" 侵占钓鱼岛步子越来越大
2009年03月18日 09: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18日电 近期,日本自卫队与驻日美军,在靠近琉球群岛的东海海域频繁举行军演,甚至派出核动力航空母舰,阵容庞大,乃冷战后罕见。日本传媒指出,这一连串频密军演,是针对中国。18日,香港《大公报》发表评论指出,日本之所以如此剑拔弩张,目的就是为了侵占中国钓鱼岛。文章摘录如下:

  强化所谓“实际控制”

  3月5日,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政府表示,日本已与美国确认钓鱼岛纳入《日美安保条约》,一旦受到攻击,日美将共同应对。

  日本图谋侵占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列屿及其海域,是经过长期周密策划的。他们采取渐进蚕食的方式,步步进逼,逐渐升级,企图积量变为质变。先造舆论后行动,先民间后政府,先政治外交挑衅后加强军事部署,强化所谓“实际控制”,妄图最终公开、正式、完全侵占之。

  首先,于1970年安排各项官方立法,系统地阐述了日本“拥有”钓鱼岛列屿主权的所谓“论据”,为此定下基调,成为日本历次官方发言人的誊本。嗣后几乎所有政党对钓鱼岛列屿的声明,都是其翻版。

  再者,大搞舆论宣传。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官方和右翼学者,组织了形形色色的研究机构,这类机构中,规模大者,拥有教授60名之多,所出版备忘录式的《尖阁列岛》特辑多达几十种,有的厚达400多页。他们还组织了包括外务省参议员、石油资源开发社长、政论家、国际法教授等在内的专门班子,在日本国家教育电视台(NHK),专门安排了关于“领有权思想、领土问题的认识”特别节目,要求加强对“尖阁列岛”的认识,强调石油对日本工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尖阁列岛”对日本国防的重要性。

  还有,日本右翼学生组织,从1972年4月起,每天都出动若干辆小型巴士,每辆分乘八至十人,纷至东京各大车站等公共场所,长期进行巡回抗议示威,高喊“阻止中国对日本固有领土——尖阁列岛的违法侵吞”等口号。

  军事部署针对中国

  经过日本大搞舆论宣传,日本舆论界起了根本变化,逐渐由谴责政府声称钓鱼岛列屿是“日本领土”的举动为军国主义复活之象征,是对中国的一种侵略,转而接受“尖阁列岛是日本领土”的论调,并支持政府再度侵占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列屿及其海域。而敢于出来仗义执言者,则被右翼舆论责备为日本民族的“败类”、“日奸”。

  日本从1969年5月9日在钓鱼岛竖立“界碑”开始,近40年来,频频挑衅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列屿及其海域主权。从1978年起,日本政府对民间右翼政治团体“日本青年社”,先纵容后配合,他们于长达20多年期间,频频在钓鱼岛列屿进行挑衅举动。例如:建灯塔,插上木制日本国旗,设置“小神社”,涂写标语等等,宣示所谓“日本主权”。

  从2002年4月1日起,日本政府明目张胆公开采取以国家形式“租用”钓鱼岛、南屿(日本称南小岛)、北屿(日本称北小岛)和正式“续租”黄尾屿。过去日本对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列屿主权的挑衅,主要是表面上无组织的非政府行为。而这次日本政府以国家形式进行“租用”钓鱼岛列屿,则是由日本政府公开出面,采取的是有组织的政治行为和法律行动,是将侵占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列屿公开化,由政府取代了民间右翼政治团体。

  此后,日本图谋侵占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列屿和掠夺中国东海资源的步伐越来越快,愈迈愈大,早已从幕后遮遮掩掩,公开走到台前。

  从2005年初起,日本就在琉球群岛驻扎了5.5万名重兵(占日本军队23%)和配备先进武器。现在,日本更加强在琉球群岛的海空军力量,其中派驻了12架F22战机,这是当前美国已服役的最先进战机。日本在琉球群岛的强大军事部署,就是针对中国,妄图最终公开、正式、完全侵占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列屿及其海域。

  频频进行严重挑衅

  近来,麻生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进行严重挑衅,特别是军事挑衅。日本自卫队与驻日美军,在靠近琉球群岛的东海频繁举行军演,强调《日美安保条约》包括钓鱼岛,拉美国下水帮它侵占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列屿及其海域,大有剑拔弩张之势。这是质的变化,中国不能不认真应对。

  南海海域350万平方公里中25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海域,其中有40多个中国岛屿被周边国家侵占。加上东海、黄海、渤海,中国海域非常辽阔,中国也是海洋大国。故而,中国当务之急,必须大力加强海军建设,以便维护中国海权,在中国复兴的同时,中国海权也要复兴。(王基文)

【编辑:吴翔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